答: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參保單位或退休人員合法繼承人應當及時向社保經辦機構辦理申領手續,填報《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一次性支付申報表》,并提供以下證件和資料: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其他死亡證明材料及合法繼承人與退休人員關系證明,或《廣東省社會保險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書(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優先發放至退休人員社會保障卡,如退休人員社會保障卡注銷的,可發放至退休人員其他國內銀行賬戶或合法繼承人國內銀行賬戶。
答:申請續發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單位申請:參保單位進入“廣東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網上服務系統”為退休人員申辦續發業務。二是個人申請:退休人員可通過“粵省事”手機應用程序進行人臉識別自助認證,系統將自動發起續發。
答:延遲退休政策從2025年1月1日起實施。國家在這項改革中采取小步漸進的方式,即用15年時間,逐步過渡到男63周歲,女55周歲、58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原法定退休年齡為60周歲的男職工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5周歲的女職工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8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周歲。同時這項改革實施“自愿”“彈性”原則。職工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愿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于男職工60周歲及女職工55周歲、5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實行延退政策后,養老金計發辦法仍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保留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的激勵機制,退休待遇不受影響。
答:對于退休人員因為忘記做資格認證被停發養老待遇的,無論通過何種認證方式補做了資格認證手續后,社保局都會在核實后及時為退休人員恢復養老金發放,并補發之前暫停發放的待遇,不是一定需要退休人員到社保局現場辦理。
所需材料:①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②用人單位出具的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材料。【通過線上渠道申領失業保險金的,上傳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材料;通過線下渠道申領的,向經辦機構提交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材料。】③失業保險待遇申請表注:失業人員在申領失業保險金時上傳(提交)的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材料中的失業原因(停保原因)與用人單位在稅務系統增減員申報不一致的,按上傳(提交)的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材料中的失業原因(停保原因)辦理失業保險金審核業務。辦理渠道:線上申領:登錄粵省事、廣東人社APP、廣東政務服務網、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服務平臺、支付寶以及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等任一平臺申領。線下申領:在工作日攜帶所需資料就近到市內任一社保經辦機構辦理。
失業前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累計滿1年或者不滿1年但本人有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已經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失業人員,可向社保經辦機構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 溫馨提醒: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需完成失業登記后審核發放失業保險金。因此,為避免影響您領取失業保險金,記得申領失業保險金時要先進行失業登記,而尚未辦理失業登記的請抓緊辦理失業登記!
答:(一)參保人員辦理了正式調動或辭職、辭退手續離開機關事業單位的,根據改革前本人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年限長短補記職業年金,以實賬方式劃轉至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所需資金由其原所在單位按現行經費保障渠道解決。(二)參保人員從企業再次流動到機關事業單位的,本人退休時,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辦法計發待遇,同時補記職業年金的本金及投資收益劃轉到待遇領取地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若參保人員在退休前從機關事業單位又流動到企業的,不再重復補記職業年金,原補記的職業年金轉移和管理運營按照國辦發〔2015〕18號文件規定執行。
答:省內建立一個職業年金計劃或建立多個職業年金計劃且實行統一收益率的,參保人員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時,只轉移職業年金關系,不轉移職業年金基金;需要記實職業年金的,按規定記實后再辦理轉移接續。參保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之間跨省流動的,從機關事業單位流動到企業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隨同轉移。職業年金單位繳費采取記賬方式管理的需由同級財政撥付記實后辦理轉移。
答: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4%,由單位代扣。職業年金基金采用個人賬戶方式管理。
答:2014年10月。
答:改革后退休的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同時領取職業年金,不得提前支取。現執行的是職業年金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按月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準,發完為止。
答:符合機關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對象有三類人,包括“老人”、“中人”、“新人”。其中“老人”為改革時點2014年9月30日前已經批準退休、退職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含按合同制管理的原固定工,不含其他合同制工人);“中人”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新人”為2014年10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答:長期待遇(即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領取人員應每年按規定進行資格認證,認證周期為12個月。首次領取待遇的自待遇核定完畢次月開始計算,已領取待遇人員自最后一次通過資格認證的次月開始計算。
答:如需在參保地以外的醫療機構就醫,應辦理轉診轉院手續。由所在的工傷保險醫療、康復服務協議機構提出,并填寫《廣東省工傷保險參保職工轉診轉院申請表》,報參保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同意后轉診轉院,參保工傷職工應當自批準之日起60日內完成轉診轉院手續。其中,認定工傷前已按醫療保險轉診要求辦理了轉院手續的,認定工傷后可視同已辦理工傷轉院;未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自行轉入其他醫療機構治療所發生的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您好!目前廣州市參保人醫保個人賬戶可通過醫保電子憑證支付,您可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選擇參保地為廣州市,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在定點醫藥機構支付個人負擔部分。(廣東省醫療保障局)
(一)領取條件(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男、女均須年滿60周歲;2、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或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3、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養老保障待遇。(二)申領辦法1、登陸粵省事小程序—社保業務大廳—養老—養老保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申領2、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戶口簿、社會保障卡,到就近的縣級社保經辦機構或鎮(街)、村(居)黨群服務中心或銀行網點(鎮村通服務網點)辦理養老金申領手續。港澳臺居民不需提供戶口簿。
答:1、攜帶本人身份證到縣(區)社保經辦機構、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柜臺查詢;2、借助村(居)委會的政府自助設備粵智助查詢。本人攜帶身份證刷臉認證或者用智能手機掃描粵智助上的二維碼進行登錄,在“我要查我的城鄉居民個人社保繳費記錄”界面進行查詢;3、登陸粵省事小程序—社保業務大廳—養老—參保情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信息查詢。
失業人員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并按照規定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累計滿一年,或者不滿一年但本人有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三)已經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失業人員可通過“粵省事”小程序或登陸廣東人社廳網站 https://ggfw.hrss.gd.gov.cn申領失業保險待遇。粵省事小程序辦理失業金申領步驟:社保→失業→失業金待遇申領→失業金待遇申領。
根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參保企業職工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粵人社規〔2023〕3號)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可在證書核發之日起的12個月內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一)依法在我省參加失業保險,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36個月(含36個月)以上的企業在職參保職工。(二)取得國家公布的職業(工種)目錄范圍內的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技能類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法定勞動年齡內的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依托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且未與新業態平臺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新型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以及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按照自愿原則,可以個人身份申請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累計繳費年限不足15年(需有參保記錄)的本省戶籍參保人,可參照靈活就業人員的費基、費率繼續繳費,直至達到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條件時止。各類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地確認及所需材料:(1)省內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戶籍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我省就業登記證明在省內就業地參保。(2)外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我省就業登記證明在省內就業地參保。注:外省戶籍(不含港澳臺居民)靈活就業人員在我省首次參保時男已年滿50周歲、女已年滿40周歲的,參保地在辦理參保繳費登記時應按國家規定為其建立臨時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賬戶。(3)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籍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在居住地參保,或憑我省就業登記證明在省內就業地參保。(4)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也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我省注冊登記地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