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根據《梅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梅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梅市府〔2020〕2 號),還未申請城居保養老待遇的都可以繳費,早繳費、長繳費、多繳費就能提高養老待遇。超過60歲繳交城居保的,65周歲時可以一次性繳費后申請待遇。
答: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答: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從縣級統籌起步,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提高統籌層次。各級人民政府承擔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責任。
答: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
答:參保人員因下列情形終止養老保險關系的,參保單位或參保人員可向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辦理養老保險關系終止業務,申請個人賬戶一次性支付:(1)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前死亡的;(2)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前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3)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不足15年且未轉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
答: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和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同步調整基本養老金,當年度退休人員不參加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參加工資增長率的調整。具體以調整文件為準。
答:按照省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申請辦理視同繳費年限業務的單位或參保人需提供以下資料:(1)參保人有效身份證件;(2)個人檔案原件。
根據省規定,參保人的視同繳費年限由待遇領取地的社保經辦機構負責審核。
《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職工因工傷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根據醫療終結期確定,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答:《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疑似職業病或者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送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診斷,并及時送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
1.城鄉居民戶籍遷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如何處理?①在年滿60周歲前戶籍跨省、市遷移,其養老保險關系隨同轉移。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并按遷入地規定繼續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戶籍在同一市內遷移,轉保險關系,不轉個人賬戶儲存額;戶籍在同一縣內遷移,不需轉保險關系。②在年滿60周歲后戶籍遷移,其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2.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或銜接,個人賬戶如何處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一經建立,終身不變。①制度內轉移繳費可接續。繳費年限及個人繳費累計計算。②制度間轉移繳費可銜接。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部轉移。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可以合并累加計算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可以銜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嗎?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可以辦理制度銜接。②已經按照國家規定領取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再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
答:已按月領取養老待遇人員在上一次認證后的12個月內,隨時可以通過以下渠道進行領取資格認證:1、遠程認證。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進“社保”選取對應類別進行人臉識別認證;2、網點認證。本人攜帶身份證或社保卡到廣東省內就近社保經辦機構辦理資格認證。對超過12個月未辦理認證的人員,從第13個月開始按規定暫停養老待遇發放。因逾期未認證而導致養老待遇暫停發放的人員,請到省內就近社保經辦機構補認證,符合規定的予以續發及補發養老待遇。
答:參保人在申領新卡或補換舊卡期間,企業養老保險待遇仍正常發至原賬戶。待新卡金融賬戶激活后,可在銀行辦理變更養老金發放賬戶,或登錄廣東省政務服務網的“企業職工個人社會保險信息變更”項目里申請變更養老金發放賬戶,或到本市內任何一個市、縣級社保經辦機構現場辦理變更養老金發放賬戶。
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其中未曾以職工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女性參保人需年滿55周歲,曾以職工身份參加養老保險且年滿50周歲時不在管理或技術崗位工作的,可按年滿50周歲執行。
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有哪些? ①定期待遇。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確定標準并全額支付給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目前我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190元/月。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本地實際調整基礎養老金標準。 個人賬戶養老金按首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之月的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系數確定。個人賬戶儲存額發放完后,由政府負責按照原標準繼續發放。 ②一次性待遇。參保人死亡且未領取職工社會保險喪葬補助金的,可領取不低于其死亡時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6個月的喪葬補助金。 2.按月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即可按月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①年滿60周歲。 ②累計繳費滿15年。 ③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養老保障待遇。 對當地實施原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時距年滿60周歲不足15年的情形,按規定逐年繳費至年滿60周歲后,雖然繳費年限不足15年,但仍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3.什么情況下不需要繳費即可直接領取待遇? ①當地實施原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時已年滿60周歲。 ②當地實施原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時已年滿60周歲。 4.長繳費、高繳費對于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有什么好處? 領取養老待遇條件為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但15年不是繳費年限的上限,建議長繳高繳,實現長繳多得、高繳多得。 ①長繳多得。參保人繳費時間越長,個人賬戶積累就越多,計算的利息也越多;繳費時間長還會加發養老金,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也就越高。 參保人累計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超過15年的部分,每增加1年每月加發不少于3元的基礎養老金。 ②高繳多得。參保人繳費檔次越高,獲得政府補貼越多,個人賬戶積累就越多,計算的利息也越多,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就越高。 5.高齡參保人有什么傾斜政策? 當地可根據實際,適當提高年滿65周歲及以上參保人的基礎養老金標準。 6.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資金怎么處理,遺屬有什么待遇? ①可繼承。城鄉居民在繳費期間死亡的,退還個人賬戶全部本息;在領取待遇期間死亡的,從次月起停止支付其養老金,其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②有補助。未領取職工社會保險喪葬補助金的,發放不低于其死亡時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6個月的喪葬補助金。
1、老人的養老保險待遇按原待遇項目(標準)發放并參加每年的待遇調整。2、中人的養老保險待遇由基本養老金及職業年金構成,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由視同繳費年限長短決定)組成。3、新人的養老保險待遇由基本養老金及職業年金組成,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4、不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的原待遇其它項目(標準)繼續按原渠道發放,所需費用由原渠道解決。
1、什么人能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且未參加其他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 ①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 ②本省戶籍。 2、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為什么需要繳費? ①繳費是義務。根據權利與義務相對等的原則,城鄉居民應參保繳費并達到國家規定年齡和年限條件后,國家發給養老保險待遇。 ②繳費是責任。政府和個人共同承擔養老責任,繳費是個人責任的體現。 總的來說,只有盡了責任,履行了義務,才有享受相應養老待遇的資格。 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標準是什么? ①九個檔次。分別為每年180元、240元、360元、600元、900元、1200元、1800元、3600元、4800元。 ②自主選擇。參保人可根據本人經濟承受能力,自主選擇其中一個檔次。 ③一個特例。參保的困難群體,可選擇按每年120元標準繳納養老保險費。困難群體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3級和4級精神智力殘疾人等。 4、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標準今后會不會調整? ①適時調整。省人民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標準。 ②可自主增設檔次。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實際增設繳費檔次。 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給補貼嗎? ①各級人民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體現政府責任。 ②分檔補貼。各市可自行制定補貼標準。原則上對選擇360元及以下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600元及以上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③政府補貼免申即享。參保人按時繳費,無需申請立享補貼,補貼計入本人個人賬戶。 6、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還有其他補助或資助嗎? ①集體可補助。有條件的村(居)集體經濟組織可對參保人給予繳費補助。繳費補助標準由村(居)民委員會召開村(居)民會議或村(居)民代表會議民主確定。 ②社會可捐助。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也可為參保人提供資助。 ③集體補助和社會捐助的金額不超過最高繳費檔次標準。 以上補助或資助,應以該組織的經濟狀況為條件,自愿為參保人提供幫助,并不是政策的硬性規定。 總的來講,個人繳、政府補、集體社會助,全都計入個人賬戶! 7、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應以何種方式繳費? ①簽訂協議預存代扣。②線下繳費。自助終端機、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等③線上繳費。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或APP。具體可按參保所在地繳費流程及指引辦理。 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早參保繳費有什么好處? 早參保,早收益,多繳費,待遇高。 ①早補貼。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采取補繳方式繳費,補繳部分不享受政府繳費補貼。參保繳費越早,累計政府補貼越多。 ②早收益。參保人繳費和政府給予的繳費補貼等形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進行投資運營,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按不低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計息。 ③待遇高。早參保繳費有利于增加參保人個人賬戶的積累,利息按照復利計算,多繳多得,保值增值,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
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行政類和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職業年金適用范圍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范圍一致。
(1)繳費基數——個人月繳費工資基數: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核定,新設立單位和新增的工作人員按照本人起薪當月的月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為上年度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300% - 60%。單位繳費基數: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基數之和。職業年金的單位和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一致。(2)繳費比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6%,個人繳費比例為8%。職業年金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比例為4%。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通過下列渠道認證:1、登陸粵省事小程序—社保業務大廳—養老—養老保障—養老資格認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該功能可由他人手機代辦;2、可在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掃描二維碼或通過應用寶下載“廣東人社APP”,按照系統提示進行認證;3、可使用遍布全市村(居)委會的2327臺“粵智助”、600部“裕農通”自助設備辦理資格認證;4、參保人可憑身份證或社保卡到梅州市轄區的各縣(市、區)社保局辦事大廳或各鎮(街)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省內異地居住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可到現居住地社保機構通過全省跨地區協作認證系統進行異地認證;5、行動不便者或在粵省事或粵智助上認證失敗的,可憑參保人持近日報紙、雜志的照片及代辦人和參保人的身份證到就近的鎮(街)黨群服務中心或縣級社保經辦機構辦理認證。我市已開通“全年資格認證”功能,待遇領取人全年均可辦理生物特征認證,凡十二個月內沒有認證通過記錄的,自動從最后一次認證通過(或審核通過領取城鄉居保待遇)當月順延的第十三個月開始暫停發放待遇。參保人需通過下列渠道恢復養老待遇:1、登陸粵省事小程序—社保業務大廳—養老—養老保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恢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申請;2、參保人持近期報紙、雜志的照片、參保人和辦理人的身份證到就近的鎮(街)黨群服務中心或縣級社保經辦機構辦理養老待遇恢復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