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部署要求,研究制訂《廣東省住房公積金系統服務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加強工作統籌,督促指導各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各地市中心”)制定貫徹落實具體措施,加強黨建引領,強化作風建設,樹牢為民服務意識,培育和宣傳先進典型,并積極推進開展好“四個一次”活動:各地市中心負責同志每年要圍繞服務提升講一次黨課、到基層窗口辦一次業務、接一次群眾來訪、到繳存單位做一次政策宣講,扎實推動服務提升在全省落實落細。全省住房公積金系統服務意識進一步強化,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全省有五個窗口單位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2022年度全國住房公積金系統服務提升三年行動星級服務崗。 強化黨建引領 樹牢為民宗旨 加強黨建引領,強化作風建設。全省住房公積金系統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持續鞏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緊密結合落實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廣東省文明委2022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加強黨建引領,強化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積極推進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深化住房公積金品牌建設,廣州中心做好“公積金廣廈情”品牌建設,惠州中心打造“螞蟻精神·用‘鑫’為民”服務品牌。堅持常態化理想信念教育,各地市中心組織黨員深入社區參加疫情防控、關懷慰問等志愿服務,開設黨員專窗主動對接企業需求。實施好“四個一次”活動,各地市中心一把手深入體驗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持續改進服務舉措。 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爭當行業排頭兵。廣東按照跨區域服務共享協同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協同業務辦理效率,破解異地業務辦理“堵點”“痛點”,積極推動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高質量發展,2022年10月底,全省住房公積金匯繳、補繳等11項業務實現“跨省通辦”。大力推進住房公積金數字化轉型,加強數據共享和業務平臺建設,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群眾辦事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深圳中心引入區塊鏈等技術賦能貸款業務,佛山中心以租房提取、退休提取、異地轉入業務為突破點,實現業務全流程系統智能審批。廣州、深圳中心深入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工作。 樹牢宗旨意識,深化便民服務。全省住房公積金系統把為民服務融入到行業文化建設中,采取多種方式主動為轄區繳存單位和職工開展政策宣講、便民服務等活動。各地市中心打造多場景服務,搭建網絡交流平臺,上線多種人性化智能服務,廣州中心依托政務“智慧曉屋”指導群眾辦理業務,江門中心探索線上面談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加強培訓錘煉技能,各地市中心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和政策解讀,交流討論常見業務問題,統一操作流程,不斷提升窗口人員、受托銀行經辦柜員和12345服務熱線話務員等業務技能。多渠道傾聽群眾反饋,各地市中心暢通評價渠道,根據反饋意見,定期分析差評數據,及時做好調查核實和整改反饋。不斷拓寬政策覆蓋面,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住房公積金政策,提高群眾知曉度。 提升服務能力 助企紓困解憂 服務效能顯著提高。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各地市中心積極推進服務提升三年行動,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強化業務技能、優化辦理流程和拓寬政策優惠面等形式,不斷提升服務效能。 數字化進程顯著加快。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要求,各地市中心落實好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跨省通辦、全程網辦”,持續推進“互聯網+公積金”服務功能推陳出新,配合推動“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辦理相關業務系統互聯互動、相關辦理數據按需共享應用,實現更多業務指尖辦、就近辦、即刻辦。 惠企便民政策深入人心。全省積極落細落實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各地市中心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各類措施、出臺具體實施辦法,排查梳理企業和職工繳存情況以及加強政策宣傳等,主動靠前服務、精準送達政策,為企業、群眾送去溫暖的服務。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共支持1467家企業、15.84萬名職工緩繳住房公積金共計7.26億元;支持373.50萬名職工提高租房提取額度,共計提取住房公積金230.54億元。 2023年,廣東省將按照方案,繼續推動服務提升三年行動后續兩年有關工作。嚴格落實“服務標準落實年”相關工作,完善省、市統籌事項基本目錄和實施清單,細化高頻事項辦事指南;配套做好事項認領、業務流程優化、業務系統升級等。加強督促指導,通過線上線下調研督導、開展服務調查暗訪,以及召開工作通氣會等方式,督促各地市中心深挖服務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解決群眾辦事過程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并組織做好觀摩學習、經驗交流等。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總結好各地市中心的先進經驗及特色做法,利用好各種媒體和宣傳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充分展示全省住房公積金系統服務提升行動成果,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特別是用好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披露解讀契機,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