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坦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村容村貌也美觀了不少,這一變化讓村民梁阿姨笑了;
水稻豐收了,撂荒的地有了新用途,村集體經濟也增加了,這一變化讓村黨委書記梁雙南笑了;
黨群議事廳建起來了,村里有事大家議,大家的村子大家治,這一變化讓群眾都笑了;
一張張笑臉,見證了梅江區三角鎮龍上村積極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成果。
近年來,龍上村多措并舉強化黨組織凝聚力,依托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開展各個項目,成果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如今,龍上村不僅摘掉了“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村子的產業也越來越豐富,“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團隊有凝聚力
定期談話解煩惱
村領導班子談話會,近段時間在龍上村開的次數越來越多。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主題圍繞著工作,大家暢所欲言,談思路、說困難、問方法。
“產業怎么發展?除了種植水稻,我覺得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渠道。”“我們村和泮坑的道路打通了,有些村民想開食品店,看看能不能給他們出一下主意。”“近期的理論學習,我有一些新的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大家坐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會議室內,談話氛圍熱烈,委員們不時記著筆記。
困難的工作有了解決方法,團隊的氛圍也更加融洽。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再困難的問題,集思廣益,就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法。”管理村子多年,梁雙南感覺到“頭腦風暴”給村子帶來的改變。“一個點子拿出來,和另一個點子碰撞,就有了新的點子,大家也在談話間消除了彼此之前的隔閡。”
領導班子有凝聚力,干起工作有方法,奠定了鄉村發展的基調。“一個班子的良好溝通、團結協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書記有書記的煩惱,委員有委員的苦衷。”梁雙南說,基層工作繁冗瑣碎,要處理好需要耐心和恒心,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相互不理解的地方。“過去,大家一直埋頭苦干,有時積了一肚子怨氣,交流不順暢就會影響團隊和諧。”
一場談話會,解了怨氣,工作也有了方法。如今,龍上村把談心談話列入班子建設的一項內容。兩年來,書記與委員談,委員之間相互談共近30次,有效解決了不夠和諧、團結的現象。
此外,領導班子還在談話會后,積極開展政策集中學習,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切實提高村“兩委”干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圍繞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百千萬工程’等重要政策內容,我們積極學習,并切實抓細抓實抓具體。”梁雙南說。
產業有新貌
盤活撂荒地打造自主品牌
在梁雙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龍上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只見一袋袋大米羅列在房間里,將房間的墻壁遮得嚴嚴實實,工作人員則在大米中間辦公。
“你看,這是我們今年收獲的大米,已經簽了收購訂單,暫時放在辦公室,等客戶過節來提貨。”說起產業,梁雙南臉上充滿了自豪。“這是我們利用村子里的撂荒地種出來的優質大米,賣出去后村集體經濟又多了一筆收入。”
和梅江區眾多鄉村一樣,由于青壯年外出務工,村內出現部分耕地撂荒的現象。于是,龍上村經濟聯合社便將這些土地盤了下來。“撂荒的土地約有50多畝,我們對其進行開墾、平整,并疏通好水溝,種上優質水稻,使沉寂多年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梁雙南告訴記者。
誰來種呢?黨員干部帶頭先行,以身作則帶動身邊親友加入撂荒地復耕隊伍,最大限度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春天、秋天耕地播種,夏天、冬天收割,都能看到黨員干部在田間地頭忙活的身影。努力也有了回報,今年共收大米4萬多斤,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多萬元。
“我們村已設計自有品牌標識,通過打造龍上絲苗米品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梁雙南說。
產業有出路,鄉村有盼頭。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關鍵在盤活沉睡資源。龍上村瞄準方向,把荒廢閑置的地、屋、林等充分挖掘出來,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讓鄉村處處都是“好豐景”。
治理有新方
黨群議事廳議出新風氣
在梅龍高架橋下,有一處黨群議事廳,這是村子商討大事的地方。黨群議事廳依托龍上公園而建,位于全村的中心區域,配備了電視、音響等設施,一側設有黨員志愿者介紹欄。
“黨群議事廳利用效率很高,經常會有村民找村干部來商量一些事情。從解決鄰里間的矛盾到村里的發展,我們都會在議事廳面對面、實打實地做好溝通交流協商工作,不少矛盾糾紛經過議事協商順利化解。”梁雙南說,在黨群議事廳里,講究的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辦”。
龍上村長岌下村道一直以來都是單行道,彎多路窄,且旁邊有水渠,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安全。然而,修路資金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為此村黨委在黨群議事廳開了專門會議。
會議當天,來的人不止有村民,還有熱心人士和鄉賢。“道路修好后,方便大家出行,還希望大家能夠多支持。”會議上,梁雙南道出了村里的難處。
村“兩委”干部與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就道路問題展開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不同的見解和建議,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群眾便達成了共識。熱心人士和鄉賢的慷慨解囊,籌集30多萬元,提供經濟基礎;涉及用地問題,群眾紛紛表示,愿意讓出地方,給道路騰位置。
很快,單行道便升級改造為兩車道。拓寬后,會車難、易出事故等問題得到解決,村民們紛紛拍手稱贊。此外,村黨委還積極爭取交通部門的支持,于2022年12月對長岌下村道、長坪至善坑村道2公里長的道路進行升級改造,鋪設黑色柏油路面。
把一個個事關村民利益的話題擺出來,以空間距離的“減法”換干群凝聚力的“加法”,是龍上村開展基層治理工作的辦法。
與此同時,黨群議事廳還成了匯聚民智的地方。“共同商討商議,不僅創新了黨建模式,也在干部和村民之間架起了‘連心橋’,完善了村級治理體系,提高了村級治理能力,基層自治更有活力。”梁雙南說。
轉載: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