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說起2021年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副科長蔡義就用了4個“百分百”來概括:地表水8個國考、11個省考斷面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達標率和優良率均為100%;5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達標率100%;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保持在Ⅲ類以上,達標率為100%;年度省、市民生實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率100%。
近日,記者采訪了市水務局等相關部門,并到梅縣區新城水質凈化廠、梅江區城北鎮玉水村走訪,了解我市河湖水環境保護、城鎮生活污水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況。
提升治理效能 守護城市環境
記者來到梅縣區新城水質凈化廠時,技術人員正在開展水樣抽檢。凈化廠收集的生活污水來自梅縣區華僑城、大新城等四個片區,每天約有4萬多噸污水匯聚于此,經層層處理,渾濁的污水變成無異味的清水,“嘩嘩”流向出水渠,再直排至程江河。運營企業梅縣區廣業環保有限公司廠長余素珍介紹說:“目前,凈化廠一、二期提標改造項目已全面完工,全年處理污水總量可達1700萬噸,出水標準從原來的一級B提升至如今的一級A標準,對河流保護和水環境提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在梅縣區新城水質凈化廠,技術人員正在開展水樣抽檢。
提升污水收集率是治污的關鍵一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科副科長賴維綱告訴記者,2021年,我市新建縣城以上污水管渠68公里,改造城鎮老舊污水管網22公里,目前,全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可達58萬立方米每日,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下來,我們將著力提升污水處理設施效能,使污水處理率、收集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賴維綱說。
梅縣區新城水質凈化廠收集的生活污水來自華僑城、大新城等四個片區,經層層處理,渾濁的污水變成無異味的清水。
周溪河位于梅江區金山街道周溪村,清澈的河水沿景觀石流淌下來,形成層層跌落的景觀效果,難以想象這條河流曾是劣V類水。市水務局河庫科科長溫友君表示,這是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的體現,2021年,我市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五清”工作,年度整改銷號河湖“四亂”問題166個,清理水面漂浮物約15.3萬噸,高標準完成年度81.6公里碧道建設任務,有效保護了河湖水環境,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目標。
周溪河沿岸景觀優美,河水清澈。(吳騰江 攝)
消除污水橫流 提升鄉村顏值
梅江區城北鎮玉水村是中國傳統古村落,近年來成為市民近郊游玩的好去處。“以前,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村道或旁邊的水渠里,村民散步都要躲開路面污水。”玉水村村委委員朱川介紹說,去年底,玉水村完成了5個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網鋪設,實現污水集中收集和處理,徹底改變以往污水橫流的現象。
玉水村統一收集農村生活污水的管道,路面干凈整潔,一改以往污水橫流現象。
玉水村村民朱明華說,“藏”在地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發揮了大作用。“污水統一收集處理后,村道干凈整潔了,走在路上聞不到臭味,我們住得舒心,還能給游客留下好印象。”老人笑著說。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我市納入民生實事辦理儲備庫的110個自然村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有效緩解了農村水污染問題,也提升了鄉村“顏值”。
玉水村村民說,“藏”在地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發揮了大作用,徹底改變以往村道污水橫流的現象。
站在新起點,我市在2022年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好斷面水質達標保護工作,保障飲用水保護區水質安全,組織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等,不斷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