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非遺 客家剪紙
一把剪刀雕琢紙上藝術
一張紙,一把剪刀,一雙靈巧的手,就可以剪出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表達不一樣的情感和寓意,與民俗風情融合,就成了客家人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客家剪紙傳承人謝秀珠將客家文化元素融進剪紙藝術,用手剪出一個“世界”。一起去看看。
走進肩一小學的美術班,小學老師謝秀珠正在教剪紙班的學生們制作兔子燈籠。一把剪刀,一張紙,從簡單折疊到剪法,謝秀珠一步步進行講授,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講和模仿,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
【客家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謝秀珠:小學堅持開展剪紙進課堂活動,將剪紙課堂列入課程表,不僅僅是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文化里邊還涉及了知識、技能、思維、創新、審美等方面的體現,孩子們可以在剪紙課程的美中獲得更多課外知識。】
2008年開始,謝秀珠就將剪紙帶到課堂,梅州客家風俗、客家的特產等一系列客家風情的圖案,是她剪紙的主要創作內容。
【客家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謝秀珠:就好像一個魔術,因為下刀的時候是不知道會剪出什么樣子,直到把它展開以后,就會眼前一亮。】
除了在學校進行授課,謝秀珠還將剪紙帶進社區。前些天,在江南街道新中社區,謝秀珠現場傳授剪紙技藝,讓街坊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剪紙技藝分為折疊、繪畫、裁剪和裝裱。十五年的剪紙創作,謝秀珠可以在無稿的情況下,僅憑腦海里的畫面,就能剪出想要的圖形。剪紙的題材也因內容而異,如婚事剪龍鳳、做壽剪壽星等。
去年12月,謝秀珠的《非遺“客家剪紙”進校園》案例成功入選廣東省“非遺少年學”優秀案例。
【客家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謝秀珠:好多傳統事物被新的時代沖淡了,我就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把這些傳統通過我的剪紙呈現出來。】
(來源:梅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