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梅江區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6-10-22 14:43:31  瀏覽次數:-
        【字號:

         

        梅江區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發揮“主力軍”作用 壯大縣域經濟


            梅江區在推動振興發展過程中,把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放在打根基、謀長遠的重要戰略地位,始終堅持“重實體、興實業”的鮮明導向,聚焦民營經濟發展方向,著力發揮民營經濟“主力軍”作用,以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助力縣域經濟夯實壯大。去年,該區民營經濟實現稅金逾億元,同比增長45.18%;實現利潤近4億元,同比增長113.29%,發展勢頭良好。
            梅江區通過深入實施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加大“暖企”力度、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有效舉措,不斷激活轄區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民營經濟總量迅速增長,質量明顯提高,貢獻逐年加大,作用日趨顯現,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企業自主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深入實施“暖企”解企業發展難題


            黨政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定期走訪研究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科學制定企業扶持激勵政策……近年來,該區不斷推出促進轄區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招,深入實施“暖企”行動。幫助風華環保解決用地問題,新廠房項目將使該企業的年產值增加5倍以上;裕豐食品、冠鋒電子兩家企業先后登陸“新三板”,有效破解了融資難題,企業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
            該區還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入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從技術創新、體制機制、人才培訓等方面扶持企業加快發展。同時,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和支持梅江區骨干企業壯大規模增強實力的實施意見》《梅江區扶持鼓勵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的獎勵實施暫行辦法》《梅江區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梅江區企業上市掛牌扶持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文件,為企業提供人、財、物全方面的支持。


        積極爭取扶持資金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在該區產業升級改造過程中,電子信息企業面臨新一輪改革。對于威利邦電子來說,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和客戶群體是讓整個企業扭虧為盈的主要因素。為此,該公司主攻利潤高的產品,近年來投入7000萬元對產品技術進行升級改造,使產品更加智能化、節能化,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
            該區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扶持資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如去年協助企業申請包括技改資金在內的扶持資金1億多元,為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提供了資金支持。目前,該區共有10余家規模以上和主營業務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開展技改,新上和續建的技改投資項目12項,計劃投資近4億元。
            該區還不斷擴寬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建立金融機構,先后協助建立了“梅州市梅江區中農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客家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幫助推動金融機構健康發展。該區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開展融資調研,了解掌握企業融資需求情況,及時提供和發布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引導企業加強與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的聯系,激勵商業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額度。此外,積極組織轄區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入“梅州市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重點企業池”。目前,該區已有18家企業加入了重點企業池。


        “貼心”服務企業致力優化營商環境


            當前,該區正在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顒悠陂g,該區將通過上門服務、舉辦論壇、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宣傳、投融資、管理提升、技術創新、人才招聘、法律服務、質量和標準服務等全方位服務。今年5月,該區還上線運營了梅江區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構建了在線服務、在線呼叫、數據和運維四大中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服務。
            據悉,為向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和便利,引導企業加快發展,該區圍繞“資金、技術、效率”這三大企業發展因素,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和創新創業等各方面工作,致力為轄區企業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目前,該區已完成了衛計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多個部門的機構改革任務,進一步優化了政府部門設置,理順了部門職責關系。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該區承接、取消和調整審批事項近百項,開通運行了7個鎮(街道)和53個村(社區)網上辦事站(點),實現區、鎮、村三級聯網辦事。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該區進一步簡化工商登記程序,加快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工作,實現“先證后照”向“先照后證”等更加有助企業發展的改變,將各項前置審批壓縮近九成,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近年來,該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近5000戶,新增注冊資金4億多元,比增140%以上,帶動5000多人實現就業。(鐘興明 曹優生 葉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