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梅江區加快江北宜居城鄉建設改變“有新居無新村”現狀
        來源:梅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1-11-14 15:29:24  瀏覽次數:-
        【字號:


        梅江區加快江北宜居城鄉建設,改變“有新居無新村”現狀

        讓樓梯變電梯舊房變新房


            今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江南、改造江北”的總體部署,梅江區委、區政府以爭當宜居城鄉建設排頭兵為目標,舉全區之力,加快推進規劃面積達2600多畝的江北宜居城鄉工程建設,著力打造市民滿意的幸福美麗新城。目前,二期范圍內780多畝土地已全部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地面附著物補償逾九成,房屋丈量和簽訂征收協議等工作依法穩妥有序推進。
            據了解,江北宜居城鄉建設項目是江北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個以梅江區為主體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成立了由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抽調熟悉政策法規、工作能力強、敢于碰硬的精干人員充實到各個專項工作組;金山街道、城北鎮和各工作組隊員不分節假日,不分晝夜,排除種種干擾,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情理法相結合,與群眾交朋結友,真心實意為群眾算好經濟賬、環境賬、發展賬,盡力消除群眾疑惑,最大程度爭取群眾理解支持。同時,梅江區加強與市國土、規劃、“三舊”辦、城管等的協調聯動,迅速制訂總體規劃方案,嚴格界定土地性質類別,嚴防“三搶”行為,為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提供法律依據和根本保障。
            “舊房變新房、樓梯變電梯、沒小區變有小區。”這是實施江北宜居城鄉建設工程帶來的最直觀變化,梅江區注重民情民意的收集反饋,在參考借鑒近年城市重點工程征收土地房屋經驗,依法依規制定征收補償標準的基礎上,對住房貨幣補償標準價格、獎勵時間和標準、住房征收安置方式、安置房價格、物業管理等作出適當調整,最大程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得到了大部分被征收人的理解和支持。金山街道月梅村的劉老伯是率先簽訂房屋征收協議的被征收戶之一,他告訴記者,工作組進村入戶后幫他算好明細賬,“算”出了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心群眾帶來的實惠,“算”出了城市發展與個人發展的前景,所以他愉快地簽訂了房屋征收協議。
            除了選擇貨幣補償,不少被征收人更希望不遠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居住地,所以江北宜居城鄉建設工程兩個安置小區的規劃建設備受群眾關注。城北鎮古洲村的曾先生在簽訂協議時,選擇了房屋產權置換的方式。他認為,政府作出了“就近規劃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安置小區”的公開承諾,對于眷戀故土的他而言,產權置換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離家不離土,還可以和鄉親們一起生活、聊天。記者昨日也從江北宜居城鄉建設工程指揮部獲悉,安置小區的規劃選址方案已經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具體設計方案已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參照梅江碧桂園的建筑風格、小區環境等進行規劃設計,設計方案將于近日公開,以方便選擇房屋產權置換的被征收人選擇確定。    (劉世錦 曾仕謙 葉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