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報記者 于娟 報道
天氣漸冷,以流行性感冒為主的呼吸道傳染病進入了高發季節。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1月(2017年11月1日0時至11月30日24時),全國流行性感冒共發病27731例,死亡5例。在我國,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往往容易在托幼機構、學校等這樣的集體場所,短時間出現集中發病。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日前,在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相關人士就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問題做出回應。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李中杰介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于全國報告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情況、流行水平、病毒變異情況等都在進行實時監測,結果顯示其波動和往年比較均在正常范圍內。
對特殊人群危害大
李中杰介紹,呼吸道傳染病是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一類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等病原引起的。我們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猩紅熱、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以及腺病毒感染等,病原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癥狀嚴重程度差別比較大,許多病原引起的癥狀是很輕的,屬于自限性疾病,不用特殊的治療,依靠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就能康復。部分病原僅引起上呼吸道癥狀,比如咽部、鼻部一些輕微癥狀,像咽痛、流鼻涕等等。有些病原會引起比較重的癥狀,比如肺炎、支氣管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等。尤其是對于某些特殊人群,像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還有患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呼吸道傳染病以后危害相對較大,容易并發腦膜炎和心肌炎等疾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朱繼紅也指出,雖然對于青壯年來說,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后癥狀是輕微的,大多自己會康復。但是對于特殊人群來說,危害很大。一些慢性病患者自身抵抗力比較弱,一旦感染呼吸道病原發病后,癥狀很可能會急速加劇,導致很多并發癥發生,對患者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定期會發布全球的疾病負擔情況,以流感為例,全球每年約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兒童罹患季節性流感。另外,全球范圍導致人群死亡的死因中,感染性疾病里下呼吸道感染排第一位。
接種疫苗最有效
那么,公眾應該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呢?李中杰指出,公眾通過對呼吸道傳染病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并采取科學的預防方法,能夠極大地降低呼吸道感染和發病的風險。據他介紹,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三種傳播方式:第一種飛沫傳播,是指患者通過咳嗽或者打噴嚏,噴出帶有致病微生物的飛沫,飛沫可以直接把病原傳染給他人。第二種空氣傳播,患者產生的飛沫核,在空氣中可以長期漂浮存在,人們吸入含有飛沫核的空氣后,就可能被傳染。第三種接觸傳播,患者排出的病原污染了物品,健康人接觸被污染物品也會感染。
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目前我國已經將多種傳染病納入免疫規劃項目,比如麻疹、風疹、百日咳、流腦等,基層疾控機構可以提供很好的免疫接種服務,通過對適齡人群進行免疫接種,在人群中建立對特定病原的免疫屏障,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癥的發生。
流感疫苗在我國屬于自愿、自費接種的二類疫苗。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發生嚴重臨床結局的風險,我國一般推薦孕婦、6月齡~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及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
良好習慣防感染
李中杰提醒,其實,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是非常簡單并且容易做到的,只要大家養成好習慣,就能夠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第一,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的重要保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營養、適度的體育鍛煉。
第二,勤洗手可以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而且勤洗手是防止像流感這樣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尤其是在咳嗽、打噴嚏之后,在就餐前或者接觸污染的環境之后,要注意多洗手。
第三,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環境清潔和良好的通風狀態也非常重要。
第四,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要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與患病人群的接觸機會。盡量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有家庭成員需要照顧的,要盡量佩戴口罩。
第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患者在咳嗽、打噴嚏時注意要用紙巾、毛巾捂住口鼻,咳嗽或者打噴嚏之后要及時洗手,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眼睛、鼻子、口腔等部位。
李中杰提醒,患者一旦出現發熱、咳嗽、咽痛、流涕等癥狀,應該主動地居家休息,到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將呼吸道病原傳染給其他人。如果癥狀比較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獲得有效的治療。日常生活中通過采取以上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行為和衛生習慣,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