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國務院食安辦召開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工作座談會
        來源:中國醫藥報  發布時間:2017-10-20 16:17:00  瀏覽次數:-
        【字號: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在昆明舉辦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工作座談會,就如何有效防控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展開討論。

        會上,專家們表示,應加強重點區域的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識科普宣傳,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監督管理。相關專家強調,不同于普通群眾印象中“只有顏色鮮艷的蘑菇才有毒”,實際上,許多看似“人畜無害”的蘑菇往往具有致命毒素。有毒蘑菇的毒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每個人中毒后的癥狀受其體質、免疫力、食用方式及食用量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各有不同,且部分有毒蘑菇的毒素具有潛伏期、假愈期等階段,治療難、費用高、預后差,往往給誤食者身心、經濟等方面造成極大損害。應廣泛進行科普宣傳,預防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


        多年來,國務院食安辦、國家衛計委、中國科協等部門大力宣傳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識,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監管,有效降低了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造成的危害。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司長馬純良介紹,2016年6月總局印發了《關于加強有毒野生蘑菇食物中毒防控宣傳工作的通知》,制作了《食藥安全手冊風險提示:危險!毒蘑菇》宣傳片,通過卡通短片提醒消費者不采、不買、不賣、不吃野生蘑菇。2017年9月,總局辦公廳印發《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明確要求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民自辦宴席等形式的農村集體用餐管理,防止因誤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等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在總局的指導下,各地食藥監管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以山區居民集中居住點周邊、農村集貿市場、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學校食堂等為重點,在野生蘑菇采購、加工及流通等環節切實加強管理,打通宣傳防治的“最后一公里”。多省份積極推進防控工作,落實監管制度,有效降低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近年來,云南省已基本杜絕監管范圍內餐飲企業、食堂在經營、運營環節中發生蘑菇中毒事件;今年以來海南省未發生過一起有毒野生蘑菇食物中毒事件;其他省份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也均明顯減少。


        下一步,國務院食安辦將聯合國家衛計委、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等部門加強對野生毒蘑菇種類、毒素類型、中毒治療方法和相關藥物的基礎研究,以及野生毒蘑菇快速識別技術與儀器的研發;督促地方相關部門加強對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科普宣傳、監管執法。國務院食安辦將協調有關部門,研究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工作,制定進一步的防控措施,完善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和治療指南,避免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


        全國11個省份食藥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及部分專家代表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