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專家指出,手機輻射是電磁波的一種,為保證通訊信號通暢話音清晰,手機存在一定輻射,但是,相比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電磁波,如電視、電腦等電器的電磁波輻射,手機輻射是比較低的。至于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如何?是否對人體有害?尚在不斷的觀察和研究之中,國內外均有大量的研究報告,但至今尚沒有全面的科學的結論。根據電磁場原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天線結構以及手機和人體相對位置一定的情況下,天線輸出功率越大,在人體內形成的電場強度越高,人體吸收的射頻輻射功率越大。
對于公眾所關心的手機輻射的高低問題,專家指出,手機輻射的高低與手機制造商的生產技術有關,不同制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由于天線和外觀設計的差異性,輻射高低各有差別,但都基本符合國際通用的手機輻射標準。目前,市場上所流行的是美國的手機輻射標準:SAR值不超過2W/kg,而GSM手機和CDMA手機的SAR值基本在0.2-1.5之間,都在標準規定的限值以內。據專家提供的有資質機構的測試結果表明,CDMA手機最大發射功率為0.2W,GSM手機最大發射功率為2W,但GSM手機只在1/8的時間發射,而SAR值的測定是一個較長時間的平均,因此,GSM手機和CDMA手機在這種情況下的SAR值是相近的。
同時,專家特別指出,目前進行的手機SAR測試得到的結果,均是在手機以最大發射功率和全速移動的情況下得到的。普通消費者得到的手機輻射數據,只是在理想的實驗室環境測得的數據,并不代表實際應用中的真實情況,無論是不同手機,還是同一部手機,受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信號的強弱等因素影響,手機輻射的高低也會有不同。
關于社會上議論紛紛的“環保手機”或“綠色手機”的提法,目前,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沒有“綠色手機”一說。由于國內外尚無專門的“環保手機”標準,評定手機是否環保,現今可參照國家環保總局1988年批準實施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該規定明確了公眾照射的基本限期是,“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市場上的手機輻射要達到這一環保標準,尚需在技術上大力創新。
專家提醒:手機防護輻射方法
1、 手機接通時,盡量不要馬上貼耳接聽。
2、 使用分離耳機和分離話筒。
3、 信號不好時,拉出天線可以改善通話質量和減少輻射。
4、 盡量使用固定電話。
5、 盡量減少通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