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輻射無處不在。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就是由核反應產生的輻射。從廣義來講,輻射指的是能量在空間傳播的過程。自然環境中本來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放射性物質,而天然放射性也早已為人類所適應。
天然放射性主要來自宇宙射線、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是宇宙射線與大氣相互作用產生的,而原生放射性核素則是從地球形成開始,迄今為止還存在于地殼中的那些放射性。
宇宙射線主要是來自外太空的能量很高的粒子,它以基本恒定的數量進入地球大氣層。當宇宙射線穿過大氣層的時候,會與大氣發生復雜的反應并逐漸被吸收,使得劑量率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減少。
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都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其種類很多,性質與狀態也各不相同。它們在環境中的分布十分廣泛,在巖石、土壤、空氣、水、動植物、建筑材料、食品甚至人體內都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蹤跡。地殼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尤其是原生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貯存庫,地殼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為鈾系、釷系和鉀-40。空氣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地表釋入大氣中的氡-222及其子體核素,動植物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大多數是鉀-40。存在于巖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由于地下水的浸濾作用而析出,這是地下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來源。此外,粘附于地表顆粒土壤上的放射性核素在風力的作用下可轉變成塵埃或氣溶膠,從而轉入到大氣并進一步遷移到植物或動物體內。土壤中的某些可溶性放射性核素被植物根部吸收后,繼而輸送到可食部分,接著再被食草動物采食,然后轉移到食肉動物,最終成為食品中和人體中放射性核素的重要來源之一。
氡氣是特別重要的一種天然輻射來源。氡的直接衰變產物是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氡氣主要從土壤中穿過地板進入建筑物,在封閉的空間里,放射性濃度會逐漸增加。如果房屋通風良好,氡氣的積累就不會很明顯。
對于公眾受到天然照射的輻射劑量,全世界公眾受到天然照射的人均年有效劑量大約為2.42mSv。其中,由氡衰變產物引起的全球平均年有效劑量估計值大約是1.26mSv,但不同地區的具體值偏離平均值較大。在有些國家(例如芬蘭),全國平均值是此值的好幾倍。根據現有資料,我國居民由于天然放射性所受到的年有效劑量約為2.4mSv,大體上與世界水平相同。
趣味問答
問:如何減少居室內的氡濃度?
答: 天然放射性氣體氡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已經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如何降低室內氡濃度、減少氡的輻射照射所帶來的健康危害是一般公眾所關心的問題。為此,在歐美,不少室內氡濃度相對較高的國家,會定期向公眾宣傳室內降氡、防氡知識。
簡便易行的降低室內氡濃度的第一措施就是加強室內通風。在日常生活中,勤于開窗通風換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降低室內氡濃度的方法;在建筑設計方面,要設計多窗戶型,并保持室內通風結構良好,從而提高通風時空氣對流效率;對于通風不良的地下室,應盡量減少人員在室內的滯留時間,必要時可以采用人工通風設計;另外, 在裝修時,選擇高質量的建材及油漆涂料以阻止建筑內壁的氡氣逸出,也是一種有效降低氡析出過程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居民樓選址方面也要重視氡的輻射照射問題,在鈾、鐳含量高的地區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氡的輻射照射;在房屋建設施工過程中,可以用混凝土地基或者粘土壓實地基等隔離層縫合地質斷裂產生的空隙,封閉土壤中氡氣擴散逸出的通道,降低氡氣的析出率,從源頭上減少氡氣的來源。(摘自《核與輻射安全百問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