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駐鎮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暨南大學消費幫扶產品”發車儀式在梅江區城北鎮人民政府舉行,近20萬斤農產品發往暨南大學各個校區。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箱箱柚子和食用油整齊地擺放在鎮政府大院里,現場工作人員正將它們逐一搬上貨車。這些農產品,有來自塔下村、玉水村的沙田柚,也有來自上村村的大米,8輛貨車被裝得滿滿當當。“今年的沙田柚產量高,多虧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幫我們找到銷售渠道,我自己家種的2萬斤柚子全部賣出去了,特別開心。”談到此次消費幫扶,城北鎮塔下村村民黎梅芬充滿感激。
據了解,自今年6月30日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定點幫扶以來,通過深入全鎮20個村走訪調研,全面了解掌握當地的民情、村情、鎮情,促進幫扶共建。此次通過消費幫扶的模式,將農產品銷往珠三角地區,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8萬元。“消費幫扶更多的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一村一品’的發展。我們還將利用線上+線下的模式,形成農產品產業鏈,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做強產業提高鄉村產業振興的能力。”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鐘春生說。
消費幫扶不能只“輸血”,還必須培養“造血”功能。這次消費幫扶不但給農戶解決了銷路問題,而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走進上村村,記者看到,田里的稻谷已經全部收割完畢,一捆捆稻草呈圓錐形站立。正在搬運稻草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種一畝田至少一年虧本600元,自從工作隊入駐后,大米不僅有了銷路,還能賣出好價錢,現在種一畝田一年能賺600元,農戶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
以“消費”帶產業,用“合作”補短板。上村村黨支部書記古海斌告訴記者,此次消費幫扶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使村鎮百姓真正感受到鄉村振興惠民利民政策帶來的幸福感。談起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駐上村村第一書記余廣慶也信心滿滿,他說,接下來工作隊將通過規模化發展、修復水利等措施,鼓勵村民擴產提質,集中力量發展高標準農田及特色果蔬農業,打造特色品牌,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同時,利用暨南大學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激發鄉村活力,帶動產業升級。
“下一步,我們工作隊將持續充分調研、把準脈搏,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城北鎮各村特色,因地制宜開展幫扶工作,不斷增強鄉村‘造血’功能,助力鄉村振興。”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龔兵說。
(2021年12月22日《梅州日報》第4版要聞 本報記者侯珍妮,通訊員張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