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區統計局
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5月22日
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廣大普查人員兩年來的艱辛努力以及全區廣大普查對象的積極參與配合,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完成方案設計、單位清查、現場登記、事后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取得了重大成果。
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全區(含市直,下同)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8013個,產業活動單位9159個,個體經營戶19643個。
梅州市統計局依據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統一核算修訂后的梅江區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64.43億元,比快報增加31.77億元,增加幅度為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4億元,增加0.7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5.19億元,增加1.2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9.5億元,增加29.76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由快報的3.9:49.0:47.2變動為3.7:43.6:52.8。
一、組織領導有力
2017年12月4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拉開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序幕。為加強對經濟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2018年9月4日,成立了由26個部門組成的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梅江區統計局。2018年9月29日,省政府召開全省經濟普查專題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結束后,我區貫徹落實省市會議精神,時任梅江區區長鐘秀堂與7個鎮(街道)、26個成員單位簽訂了《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責任書》,要求全區各級各部門堅決履行承諾,齊抓共管、合力攻堅,全力以赴做好經濟普查各項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全區各鎮(街道)以及相關部門建立普查機構,為普查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兩級政府全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做到人員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參與普查工作的相關部門發揮各自職能,提供多方保障,確保了普查的順利實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從事二、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區600多名基層普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我區從事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逐一入戶完成數據采集。通過這次普查,摸清了我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我區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掌握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了梅江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三、采用科學方法
按照“確保質量、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依法普查”的原則,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嚴格執行國家普查方案,并結合梅江區實際采用科學方法進行普查,著力提高普查的科學性、規范性。2018年7月,與市一級普查機構聯合在梅江區江南街道鴻都社區開展市級綜合試點工作,檢驗了普查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培養和鍛煉了普查隊伍。分類別、分批次對指導員和普查員開展培訓,采取集中講解和現場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提高普查質量和效率。在方法運用上,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對轄區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后,對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建筑業法人單位在其注冊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數量眾多的個體經營戶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樣本登記。
這次普查積極應用“五證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門參與程度。在清查和普查階段,積極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收集、整理相關部門的單位名錄信息,通過比對、合并生成清查底冊。擴大聯網直報單位范圍,全面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AD)采集數據,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處理。
四、確保數據質量
梅州市梅江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各級普查機構狠抓源頭數據質量,實時監控普查數據采集、上報,加強入戶數據核實與業務指導,開展源頭數據自查與抽查,堅持聯動審核,及時消除差錯,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為檢驗各鎮(街道)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數據質量,為配合廣東省經普辦開展經濟普查事后質量抽查,對梅江區江南街道鴻都居委、三角鎮三鄉社區和金山街道東廂村進行經濟普查事后質量抽查。事后質量抽查普查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符合質量控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