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推動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經梅州市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含市直)2763927萬元,比上年增長3.6%。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225元,增長3.5%。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625元,比上年增長3.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6%;第二產業增加值11913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1.4%;第三產業增加值1465966元,比上年增長5.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5.1%。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9:43.1:53。
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733萬元,比上年增長1.0%。
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3.0%,上升3.0%。市區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2.4%,上升2.4%。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464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426人,登記失業率2.39%,與上年持平。全年組織勞動力培訓1800人,轉移就業人數4200人。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179261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農業產值108270萬元,增長5.7%;林業產值7758萬元,增長9.1%;牧業產值53082萬元,減少4.8%;漁業產值7591萬元,增長7.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560萬元,增長9.0%。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667畝,比上年增長0.04 %;水稻播種面積42489畝,比上年減少0.5 %;蔬菜種植面積65043畝,比上年增長 1.8 %。
全年糧食產量 19470噸,比上年增長3.07 %;其中稻谷產量 18096 噸,增長3.4 %。經濟作物產量中,蔬菜產量105639噸,比上年增長2.9 %,花生產量 1142噸,比上年增長106.5 %。
全年水果產量46441噸,比上年增長32.8 %;其中柚子產量 22261噸,比上年增長22.2 %。茶葉產量 870 噸,增長 7.4 %。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5384 噸,比上年下降14.7 %。其中,豬肉產量10136 噸,比上年下降23 %;禽肉產量4783 噸,比上年增長7.3 %。全年水產品產量 6871 噸,比上年增長0.2 %。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積1.32 萬畝,完成森林撫育5.88萬畝。年末森林覆蓋率達 72.05%。
三、工業、建筑業
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1085833萬元,比上年增長1.5%,完成工業現價增加值262617萬元,比上年增長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73733萬元,比上年增長0.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現價增加值225391萬元,比上年減少0.9%。其中:五大支柱工業產值799780萬元,比上年增長3.2%,五大支柱產業中電子設備、電器機械、醫藥制造、水電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增長2.4%、10.6%、2.9%、57.4%、4.6%。其中東升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完成735354萬元和190730萬元,分別增長1.3%和-0.1%。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產值580859 萬元,比上年增長1.9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產值 286943萬元,比上年減少 1.2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5931萬元,比上年增長28.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61217萬元,增長2.7%;重工業產值812516萬元,增長0.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898 萬元,比上年減少17.8%。
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5321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全區資質以上建筑企業11個,實現總產值458893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建筑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 74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 79 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14%。按城鄉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減少1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為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無投資,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6.7%,其中: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7%,比上年增長26.7%。第三產業投資比上年減少16%。
全年完成項目投資比上年減少8.0%;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減少16.6%。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8351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實現商品房銷售額747637萬元,比上年減少4.8%。
五、交通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3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完成貨物周轉量43696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0%;完成旅客周轉量60968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1%。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71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實現旅游總收入165.13億元,比上年增長49.2%。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2019年末,全區各類旅行社 28 家,比上年增加3家。已評定的星級飯店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 2家,四星級飯店 1家;A級景區2個。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22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089575萬元,比增2.5%;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84653萬元,比增3.8%。
七、對外經濟貿易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108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5.3%。其中出口總額14510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3.1%。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98萬美元,比上年減少97.8%。
八、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39.23億元,比上年增長2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14.97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全年人壽、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299萬元,比上年增長6.5%;賠款支出金額1191萬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體育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594件,其中:發明87件,實用新型427件,外觀設計80件。專利申請授權量389件,其中:發明17件,實用新型310件,外觀設計62件。年末全區擁有事業單位各類科學技術人員5115人,比上年增長3.6%,其中高級職稱892人,比增15.2%;中級職稱2775人,比增0.6%。
全區共有獨立設置幼兒園86所(其中:公辦性質幼兒園8所,民辦性質78所),在園幼兒人數15727人;完全小學28所(其中:民辦3所),小學教學點4間,在校學生3771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普通中學14所,其中: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其中民辦2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7103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7.51%;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中3所(其中:民辦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289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2人。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全區有區級文化館1個,街鎮文化站7個。年末圖書館藏書達14.08萬冊。全年開展送戲46場、送書下鄉35場、送電影下鄉活動972場次。
全區共有衛生機構12個,其中區級醫院2個,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病床位803張,衛生工作人員188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09人,注冊護士562人。
群眾體育運動深入發展,全年舉辦運動會2次,參加人數3420人,各協會舉辦區級群眾性競賽48次,參加人數4.35萬人。
十、人口、環境與人民生活
全區年末常住人口423980人,比上年增長0.11%,城鎮化率為95.66%。戶籍人口357495人,其中:女性 179974 人。按計生口徑戶籍人口出生率12.26‰,死亡率6.29‰;自然增長率5.97‰。
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力抓好重點環境保護問題排查整治,綜合防治大氣、水、土壤污染,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2%,清涼山水庫、梅江飲用水源地及主要河段水質達標率100%。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9年全區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15元,比上年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73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151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8.2%,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4%和5.0%。
全年全區有695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比上年增長0.3%;34900人參加失業保險,比上年增長6.1%;52780人參加工傷保險,比上年增長1.2%;5095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上年增長3.8%;40510人參加生育保險,比上年增長5.1%;59204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比上年減少2.0%;214521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比上年減少0.2%。
年末全區共有社會福利院17個,床位1928張,社區服務設施126個。年末全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641戶2853人,比上年減少39戶193人,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118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城市低保標準705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705元/人/月,分別比上年提高了55元/人/月。
注:1.本公報公布的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均含市直,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2018 年地區生產總值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修訂,農業相關歷史數據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修訂。
4、數據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專業技術人員數據來自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區財政局;公路、旅客和貨物周轉量數據來自區交通局;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數據來自區科工商務局;金融數據來自梅江四行一郵儲; 保險數據來自人保財險梅江支公司;教育數據來自區教育局;專利數據來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旅游、體育、圖書數據來自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衛生數據來自區衛生健康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梅江分局;低保、社會救助數據來自區民政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區水務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區生態環境局;林業數據來自區農業農村局;其他數據來自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