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梅江區旅游工作情況及2018年工作計劃
(梅江區旅游局 2018年1月)
2017年,梅江區旅游局在市旅游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加快推進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和創建“國家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部署,主動發揮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的作用,推動全區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旅游產業發展迸發新活力。2017年全區接待游客1350.5萬人次,比增14.8%;旅游總收入100.36億元,比增13.1%。
一、2017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堅持規劃先行,描繪發展藍圖。
2017年5月,我區被省旅游局確定為第二批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這既是對我區旅游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標志著我區旅游產業發展進入了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的新時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一是高規格召開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區動員大會,動員各級各部門堅定信心,以時不我待和只爭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推進創建工作。二是我局牽頭制訂《梅江區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及兩年行動計劃,對照創建標準,細化工作措施,明確目標任務。三是委托專業團隊,以“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為引領,重新編制我區旅游發展規劃。對我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診斷,重估我區旅游格局,探索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等等,將全區作為一個大旅游目的地來規劃、建設、運作,謀劃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二)堅持全業融合,強化項目支撐。
一是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客天下旅游觀光項目2017年完成投資9000萬元,按照5A標準重新規劃建設新游客服務中心,新建愛緣海、天賜閣等一批新景區景點,打造圣山小筑高端客棧,全面實現景區整體區域的提檔升級,成為大粵東地區迄今投資最大的旅游項目,今年5月份獲得由國家旅游局頒發的旅游項目最高獎項:“中國旅游業杰出貢獻獎”(又稱“飛馬獎”),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工作目前已完成省級申報,爭取今年先達到省級目標。城北休閑農業觀光區努力擦亮“全省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品牌,形成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7年完成投資6000萬元,其中櫻花谷完成首期30多畝林相改造,鐵皮石斛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范基地完成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玉水湖生態農業產業園完成土地集約1000多畝,玉水村道改造工程完成立項,省級種植業規模化育苗項目完成土地平整。客家文化產業基地2017年完成投資17000萬元,建成東山谷美術館、東山谷展示中心,一期嘉應歌劇院等項目。中山街-仲元路美食一條街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泰康路沿街外立面改造工程,油羅街至中山路修繕保護提升工程已動工。梅江區扎田河(干才)治理工程可按年度目標實現全面完工;鯉溪萬山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區建成3000多畝“華南珍貴樹木現代化種植示范基地”,大力發展辣木特色種植,“客家傳統農具陳列館”建成開放。
二是產業融合有新成效。新增所染文化產業園、金山文化創意園等一批文旅融合項目和漫心谷、鳴秀谷、城北石斛基地等一批農旅融合項目,積極打造金山街道“森林小鎮”、 東山健康小鎮、客天下特色小鎮、西陽風眠藝術小鎮、客家大觀園——非遺小鎮、時光梅州文旅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旅游小鎮項目。今年客商大會期間李希書記到客天下調研時對客天下特色小鎮示范項目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對于好模式好經驗要及時總結推廣。另外,東山健康小鎮被列入2017年廣東省30個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名單;金山街道被認定為首批“廣東省森林小鎮”。
三是旅游投融資急速升溫。第五屆世界客商大會成功簽約保利人居文旅項目、鐵漢·客天下足球小鎮、江南新城桂芳樓片區古民居活化開發等文化旅游項目,計劃投資總額200多億元和棕櫚體育休閑生態小鎮、梅州市西陽鎮林風眠藝術特色小鎮等一批文化旅游意向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近100億元。同時,長沙千葉灣項目列入廣東省旅游投融資項目庫。
(三)發展鄉村旅游,助推梅江鄉村振興。
以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美麗鄉村、精準扶貧等工作。積極打造城北鎮、西陽鎮2個旅游特色鎮:城北鎮圍繞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區建設,依托區域內花卉蔬果種植基地以及櫻花谷、玉水古村落等獨特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積極引導高端果品種植、有機農品配送、傳統農業體驗、中醫藥保健、現代養生養老與旅游休閑融合發展,積極整合特色農業旅游資源,將蘭花基地、石斛養生館、南藥觀光園和櫻花谷等串珠成鏈,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提升“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品牌;西陽鎮將旅游產業與“精致高效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謀劃旅游發展新格局,完成白宮片、萬山片和雙黃、直坑、新聯、太平、鯉溪等10村美麗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以規劃引領推進“旅游強鎮”、“旅游強村”和白宮河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帶建設。以建設風眠藝術小鎮為全鎮旅游發展定位,高標準規劃打造 “一環一心一路一帶”。以梅江河西陽段和白宮河為重點,打造風眠文化長廊,整合沿線景點,增加旅游元素,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專線。扎實推進新聯、太平、扎上、鯉溪4個旅游特色村建設,新聯村啟動國家3A級鄉村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八小工程”。新聯村、太平村游客咨詢中心掛牌啟用,生態停車場、旅游廁所、旅游休閑驛站和人文公園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漫心谷、鳴秀谷等一批鄉村旅游新亮點相繼建成。黃坑田園綜合體以生態、農業為基底,以打造十里梅花長廊為重點,開發農業、文旅、居住三大板塊,實現生態與生活協調發展的新模式,今年首期試點部分已初具規模。泮坑村、玉水村等美麗鄉村示范點項目有序推進。玉水村古村落保護項目道路拓寬工程動工建設。櫻花谷、阿鯉廊成功舉辦“觸摸春天,體驗農耕”、櫻花節、萬國南瓜節等活動,吸引無數市民游客。
(四)完善旅游要素,激活城市旅游。
圍繞旅游要素,強化城市休閑服務功能。打造濱江文化娛樂區:加快推進東山谷文化孵化區、千佛塔宗教文化景區擴建、芹洋半島濕地公園等建設,努力形成東山教育基地學子大道匯聚酒吧、咖啡廳、精品店、美術館、博物館、畫廊等業態的梅江休閑娛樂岸線;整合文脈資源,斥資逾億元,打造集環境整治、河道景觀提升、文化休閑設施、歷史精神展現建設于一體的梅州首個梅花主題綜合景觀帶——十里梅花長廊,為市民和游客享受慢生活創造載體,目前已完成辦事處至周溪村委沿途1.6公里,400多株宮粉,美人,朱砂等珍貴品種梅花的種植,梅花長廊初現雛形;時光梅州文旅小鎮進入緊鑼密鼓地施工階段;推出客天下東街美食街、云卷書咖啡吧等夜間休閑項目,打造大型實景演出《天下客家》,每周三至周日晚上演出,豐富市民和游客夜間文化娛樂活動;打造凌風東西路特色休閑街區,目前已完成泰康路沿街外立面改造工程,油羅街至中山路修繕保護提升工程春節前可完工。
(五)提升公共服務,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大力推進旅游交通建設,切實解決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泮坑至客天下、愛麗絲莊園至G206國道等“一環四線”我區主要6條旅游公路建設進展順利;二是完善旅游標識標牌體系和公共旅游咨詢體系。在梅水路、東山教育基地等主要旅游交通沿線建設一批旅游標識標牌和旅游導覽圖,建成劍英公園、泮坑公園、院士廣場、游船碼頭共4個旅游咨詢點,進一步增強我區旅游咨詢功能。三是繼續實施“廁所革命”。2017年共新建、改擴建10座旅游廁所,新建3座第三衛生間,今年共爭取省級旅游廁所專項補助資金55萬元。四是借力梅江增城對口幫扶,爭取對口幫扶資金20萬元,用于櫻花谷大型停車場建設。
(六)抓好行業監管,保障旅游安全。
狠抓旅游安全監管,順利實現全年零事故目標。2017年全年共召開旅游安全專題會議6場次、制訂旅游安全專項行動方案8個、印發旅游安全文件20余份、與旅游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34份、推進10家重點旅游企業創建“平安企業”、發布旅游安全宣傳及預警信息30多條,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30人次,開展檢查35次,檢查旅游企業78家次,提出整改意見50多條,下達書面整改意見8份,排查出隱患50多條,整改率100%。充分發揮區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主動履行行業指導、綜合協調等責任,共牽頭開展旅游市場綜合監管聯合執法檢查4次,不斷推進旅游、公安、工商、交通、文化、價格、商務等部門聯合開展旅游市場執法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旅游行業誠信體系,完善旅游行業信息公示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形成“誰守信、誰受益,誰失信、誰受損”的氛圍。
(七)堅持活動為媒,展現客都魅力。
成功舉辦了梅江區第三屆客家風情文化旅游節,邀請國內50多家旅行社、各地媒體記者和自駕車游客等參加活動,并在新浪、南方、騰訊等主流媒體進行集中宣傳。舉辦“尋夢風眠故里·情醉詩畫梅江”徒步活動,全方位提升“詩畫梅江”旅游品牌形象。
二、存在問題
(一)我區作為梅州中心城區,城市休閑旅游發展滯后,客天下一枝獨秀,缺乏濱江休閑岸線,歷史文化名城缺乏休閑街區,城市中心缺乏文創休閑空間。梅江岸線、凌風路歷史街區、攀桂坊文化街區等高品質資源尚未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
(二)產業融合度不夠高,除特色小鎮外,其它產業融合示范項目(如: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創客基地、中醫藥康養示范基地等)建設還比較少。
(三)受規劃、用地等因素制約,有些旅游項目的落地和建設無法預期推進。
(四)旅游局人員編制不足,和旅游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在當前承擔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重要工作任務情況下,問題尤為突出。
三、2018年重點旅游工作計劃
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為主線,以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構建新型旅游發展格局,夯實旅游幸福產業基石。確保年底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2018年計劃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0億元。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進旅游發展戰略規劃編制。爭取3月底前編制完成《梅江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用全域旅游的理念重新定位我區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引導旅游產業科學發展。并做到與市全域旅游規劃、市“十三五”規劃、《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發展規劃(2016-2030)》及區其他重大專項規劃有機融合、無縫對接。
(二)出臺一系列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綜合意見,促進旅游產業發展、促進相關產業融合,健全旅游用地、金融支持、財稅扶持、人力資源開發、干部隊伍建設等專項扶持政策。制訂旅游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
(三)策劃一批全域旅游示范項目和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重點項目。一是計劃打造客天下農電商產業園“旅游+互聯網示范基地”、新聯村“農業旅游示范點”、梅臺文化創意園“工業旅游示范點”、東山健康小鎮、客家大觀園——非遺小鎮、風眠藝術小鎮“特色小鎮”、長沙文創小鎮“中國鄉村創客示范基地”、櫻花谷“研學旅游基地”、學宮國學“沿學旅游基地”等一批旅游產業融合項目并爭取通過相關部門認定。二是加快核心景區建設:重點推動客天下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度假區,爭取明年底申報,2019年通過評定;扎實推進凌風東西路歷史文化街區、時光梅州文旅基地、周溪河十里梅花長廊等6個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四)抓好鄉村旅游。實施鄉村旅游“八小工程”,推動鄉村旅游連片開發,打造美麗鄉村旅游風景線。強化太平、新聯旅游扶貧重點村對口幫扶,助力精準脫貧。推動城北鎮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指導西陽鎮新聯村創建國家3A級鄉村旅游景區,力爭2018年底通過評定驗收。建設泮坑村美麗鄉村示范點,突出特色、整村開發。制訂民宿發展扶持政策,引導轄區民宿發展精品化、規模化。
(五)提升公共服務。春節前開通“詩畫梅江”旅游專線大巴,連通區內客家博物館、千佛塔、客天下、風眠故居等景區景點;加快建設梅江區旅游服務(集散)中心、推進一批旅游驛站建設;加快旅游標準化建設,抓好景區、酒店、旅行社標準化示范點建設;加大對旅游景區沿線、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的綜合整治,營造良好環境;繼續實施“廁所革命”,計劃新建、改擴建6座旅游廁所;成立旅游志愿者隊伍,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游客文明旅游,提升市民整體旅游意識和文明素質,打造環境優美、衛生整潔、服務優良、健康文明的全域旅游發展環境。
(六)保障旅游安全,建立健全梅江區旅游安全工作責任制,出臺《梅江區旅游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加強旅游行業安全教育培訓。抓好監督管理。創新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推動有關部門建立“1+3”(即旅發委+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旅游綜合管理和綜合執法模式。
(七)實施精準營銷,運用大數據,制定精準營銷方案。制定相應的客源市場開發獎勵辦法;開展“三個一”工程,即拍攝好一部梅江旅游宣傳片、策劃一份梅江旅游指南、編印一份梅江旅游地圖;拓寬境內外旅游市場,結合新開通的國內國際航線,舉辦梅江(泰國)旅游推介會等;策劃第四屆客家風情文化旅游節、婚慶文化旅游節、梅江美食節、徒步等活動,全面擴展“詩畫梅江”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