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梅江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5-03-06 10:48:28  瀏覽次數:-
        【字號:

        梅州市梅江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4319日在梅州市梅江區  

        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梅江區財政局局長  范文輝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梅州市梅江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我區財政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主動服務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努力克服困難,挖掘增收潛力,確保民生重點投入,積極推進財政管理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 5.8億元,比增27.21%,總量躍居全市第二,增幅居全市第三,財政總收入、總支出分別達到15.73億元、15.72億元,為加快我區振興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政保障。  

         (一)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13年區級財政收入完成58025萬元,為年度預算46649萬元的124.39%,比上年增收12413萬元,增長27.2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8025萬元,為年度預算46580萬元的124.57%,比上年增收12413萬元,增長27.21%;基金收入由于市區利益共同體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未明確分成,故沒有收入。  

          2013年區級財政支出完成153683萬元,為年度預算(本級安排數加上級追加數,下同)143535萬元的107.07%,比上年增支63680萬元,增長70.7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12216萬元,為年度預算101999萬元的110.02%,比上年增支25156萬元,增長28.9%;基金支出完成41467萬元,比上年增支38524萬元,增長1309%(主要是清算以前年度江北宜居城鄉建設征地拆遷資金、芹洋半島開發前期費用支出)。  

          2013年我區財政總收入157257萬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58025萬元,稅收返還5971萬元,定額補助收入39萬元,專款和一次性補助收入77607萬元,專項撥款補助14587萬元,上年批復決算補助848萬元,上年結余180萬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支出157149萬元,其中區級財政支出153683萬元,上解支出3393萬元,政府債券還本73萬元。財政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108萬元。    

         (二)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財源建設夯實增收基礎。緊緊圍繞加快推進江南新城、芹洋半島品牌戰略發展區、客家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的部署要求,認真做好征地拆遷各項補償資金核撥工作,確保重點工程土地房屋征收有效推進,為城區擴容提質提供用地保障。利用規劃建設重點項目的有利時機和世界客商大會等重大節慶活動平臺,積極籌措資金支持招商引資工作有效開展,引進計劃投資千萬以上項目57個,計劃投資205.6億元,大幅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100億元招商引資任務,拓展后續財源。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及時掌握經濟發展項目狀況,完善請款申報項目報告,大力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全年籌集2000萬元,著力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傳統優勢企業向高端化發展,扶持文化、生態旅游項目和茶葉、食品加工等農業生產項目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夯實財政增收基礎。  

          二是全力抓好組織收入超額完成任務。年初以來面對減收因素增多、收支緊張的局面,切實加強對收入形勢分析、研判,當好參謀助手為區領導提供決策依據,認真落實挖潛增收措施:完善鎮級稅收考核辦法,增加對新辦企業實現稅收進行考核,促進鎮(街)對招商實效重視,深挖稅源新增長點;加強與市、區財稅部門的溝通合作,健全稅收征管機制,確保應征盡收;規范非稅收入征繳管理工作,確保國有資產征用拆遷補償、處置、出租、轉讓等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8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4.57%,同比增收1.24億元,增長27.21%,總量躍居全市第二,增量首超億元,增幅居全市第三,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三年上臺階”目標。  

          三是大力爭取上級支持擴大收入規模。緊緊抓住中央蘇區和振興發展的扶持政策,認真做好項目對接、申報工作,大力爭取上級財政支持,成功競得省財政農田水利建設資金4800萬元、生態公益林激勵性補助資金1443萬元,并爭取到原中央蘇區縣財力補助1894萬元、教育創強獎補1553萬元,全年取得各類補助收入達9.3億元,使財政總收入擴大到15.73億元,同比增加6.4億元,增長68.61%,有效擴大財政收入規模,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同時,通過主動有為服務、大力請求,得到市支持和傾斜,決定從201411日起,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區級增量分成比例由原來25%提高到33%,隨稅帶征的非稅收入市與區按6733增量比例分成,土地凈收益市區按照6040比例分成,市對區原有各項補助項目和額度維持不變,市財政每年另外給予綜合補助2000萬元等,大大拓寬我區發展空間。  

          四是科學統籌資金保民生保重點支出。嚴格執行各項厲行節約規定,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開支,把更多財力用于社會事業發展,有效保障西陽劃歸后、市環衛下放后正常運轉,提高市環衛臨聘人員工資待遇,確保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護;進一步提高低保、五保、優撫對象和殘疾人財政補助標準,保障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和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普通高中助學金、中職學校免收學費政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及時發放種糧綜補直補、生態公益林補償等農業生產補貼資金,保障農田水利示范鎮建設、灌區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和農村飲水工程基本完成,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全年用于“三農”、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衛生、十件民生實事等事涉民生項目支出8.64億元,同比增支1.9億元,增長28.16%,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7%,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公共財政職能進一步體現。    

          五是深入推進財政改革提升理財水平。深入推進國庫管理制度、電子化政府采購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覆蓋到所有區級預算單位、所有財政性資金,預算單位協議供貨全面實行網上電子化采購,全年國庫集中支付占財政支出的96%政府采購資金節約率達17%,有效保障財政資金安全、節約財政資金支出。全面梳理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文件體系,制定落實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收益管理實施細則,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設立國有資產管理中心和農村財務管理審計辦公室,加強對國有資產的調配、收益、處置管理,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審計監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對機關事業單位辦公用房進行全面清理統計,進一步規范辦公用房管理。認真開展整治“小金庫”、違規使用專項資金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財經紀律。全面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對具有明顯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的專項資金項目進行評價,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013我區財政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財政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以及受結構性調控、政策性減收因素多的影響,繼續保持財政收入快速增收難度較大;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政策性增支項目不斷增多,重點項目建設所需資金量大,財政資金調度困難,收支矛盾突出。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二、2014年預算收支草案    

          2014年我區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壯大財政實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重點投入;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強化財政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我區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撐。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按照2014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區級財政收入預算擬安排69718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9630萬元,比上年增加11605萬元,增長20%;基金預算收入88萬元。  

          2014年區級財政預算收入加上稅收返還、各項補助收入、上年結余收入,區級可安排財力為98345萬元,加上調入資金3093萬元,財政總收入101438萬元。2014年區級財政支出預算相應安排101438萬元(不含省、市追加,下同),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96572萬元,比上年預算安排數增支23229萬元,增長31.67%;基金支出88萬元;上解支出4778萬元。  

          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項目安排情況是:  

         (一)一般公共服務10520.7萬元,比上年增支2034.3萬元,增長23.97%。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薄弱鄉鎮困難補助。    

         (二)公共安全1990.9萬元,比上年增支255.7萬元,增長14.74%。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司法部門保障經費。  

         (三)教育29265.1萬元,比上年增支3452.8萬元,增長13.38%。主要增加提高教師津補貼標準和免費義務教育補助、職業教育免學費補助。  

         (四)科學技術70.2萬元,比上年增支4萬元,增長6.04%  

         (五)文化體育與傳媒1152.8萬元,比上年增支583.3萬元,增長102.42%。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文化體育專項經費。  

         (六)社會保障和就業20688.5萬元,比上年增支3223.7萬元,增長18.46%。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企業軍轉干部生活補助標準、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優撫對象補助標準、殘疾人保障標準。  

         (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883.4萬元,比上年增支1087.5萬元,增長18.76%。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以及計劃生育家庭獎勵。  

         (八)節能環保470萬元,比上年增支212萬元,增長82.17%。主要是增加環境保護和自然生態保護經費。  

         (九)城鄉社區事務5197萬元,比上年增支4293.2萬元,增長475.02%。是市環衛運轉經費上年區級無預算,今年列入區級預算而新增支出。  

         (十)農林水事務3851.2萬元,比上年增支1095.4萬元,增長39.75%。主要增加是提高津補貼標準和貧困村辦公經費、扶貧專項資金、大學生村官經費,以及重點水利工程配套資金。  

         (十一)交通運輸341.9萬元,比上年增支50.2萬元,增長17.21%。  

         (十二)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346.2萬元,比上年增支28.1萬元,增長8.83%。  

         (十三)商業服務業等事務172.3萬元,比上年增支7.6萬元,增長4.61%。  

         (十四)國土海洋氣象等事務14.9萬元,比上年增支0.3萬元,增長2.05%  

         (十五)住房保障支出1555.1萬元,比上年增支1085.1萬元,增長230.87%。主要是各單位在職人員公積金調整為按工資總額計算而增加支出。  

         (十六)國債還本付息支出,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已償還本金和利息支出,本年不安排支出。  

         (十七)其他支出14051.8萬元,比上年增支5890.2萬元,增長72.17%。主要增加綠滿梅州和宜居城鄉建設專項資金。    

          基金支出88萬元。是文化建設事業費支出。  

          上解支出4778萬元。主要是上劃稅收征收經費、公安系統經費和援疆援藏經費支出。  

          按上述安排,在確保調入資金落實的情況下,收支相抵基本持平。  

         三、把握機遇,創新舉措,努力實現財政工作新突破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區謀求振興發展大突破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財政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我們將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區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牢牢把握中央和省扶持政策、市區財政管理體制調整及我區加快振興發展帶來的大好機遇,創新舉措,積極作為,努力實現財政工作新突破。要切實做到“五個強化、五個突破”:  

         (一)強化服務發展意識,力促財源建設實現更大突破。繼續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確保江南新城、芹洋半島和客家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工程按時間節點高效推進。大力爭取上級財政支持,籌集更多資金促進生態容納型、產出型產業加快發展,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資金手段,支持做好招商引資,努力引進大型骨干企業、生態經濟綜合體項目帶動產業升級。認真落實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扶持鼓勵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的獎勵實施辦法,支持重點企業擴能增產和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積極籌集資金,支持現代服務業、精致高效農業加快發展,培育壯大生態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型、集約型轉變。  

         (二)強化稅費征管措施,力爭收入增幅實現更大突破。進一步加強財稅監測分析,提升預算執行分析預測水平,結合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調整完善抓收入考核激勵機制,支持收入征管部門依法征收,積極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不同所有制經濟發展;積極創新征管方法和手段,堵塞收入漏洞,深挖增收潛能;突出抓好重點項目稅收征管,確保各項收入應征盡收。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進行統一管理,不斷完善閑置資產處置行為,規范經營性資產招租行為,確保國有資產收益實現最大化。切實抓好各項非稅收入征繳,努力做大財政蛋糕,力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總量實現更大突破。  

         (三)強化積極爭資意識,力爭收入規模實現更大突破。主動搶抓中央增加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和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扶持政策機遇,主動與有關部門銜接,謀劃好申報項目,完善好相關材料,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溝通匯報,力爭有更多的項目進入上級財政資金支持盤子。同時積極轉變觀念,全面梳理申報項目資料,及時了解上級財政的政策、項目、資金等信息,建立請款項目庫,建立與各部門之間無縫對接機制,增強向上爭資工作主動性,爭取更多的競爭性分配資金、財力性轉移支付等補助收入,確保請款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確保財政收支規模實現新跨越。  

         (四)強化民生優先理念,力爭民生投入實現更大突破。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開支,堅持財政預算安排公用經費零增長、“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停止安排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支出,騰出更多財力用于重點支出和保障民生,確保新增財力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75%以上,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突出保障底線民生,提高城鄉低保、五保戶、殘疾人保障、城鄉醫療救助標準等。繼續加大“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保就業等民生項目投入,保障區委、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實施,努力增強公共服務、社會保障能力。  

         (五)強化規范理財觀念,力爭財政改革實現更大突破。按照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求,深化財政預算改革,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完整性、預算執行的規范有效性和預算監督的公開透明度。完善財政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改革,構建全面高效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確保財政資金規范運作。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工作,控制預算單位現金流量,提高公務支出公開透明度。推進電子化政府采購改革,強化政府采購監管,提高政府采購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擴大績效評價范圍,注重結果應用,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積極穩妥做好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人大、審計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圓滿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為建設更加美麗幸福梅江,加快推動梅江振興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2013年決算和2014年預算表格.xls 

              (2)2014年財政撥款“三公”經費的安排情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