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召開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
全面融灣拼發展 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2月6日,梅江區召開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會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動員全區上下拿出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精氣神,真抓實干、比學趕超,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梅江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中走在全市前列,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市委常委、副市長,區委書記陳金鑾出席會議并講話。區長鐘秀堂主持會議并就落實《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下稱《梅州方案》)進行工作部署。區領導曾小喜、賴經烈、王增文等參加會議。
會議通報并部署我區黨建、人才、招商引資有關工作;授予盈華電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落地進度獎”;為盈華電子、115科技、佳都智慧綠洲、飛翔云、客天下等企業頒發招商投資顧問證書;各鎮(街道)、區直有關部門和企業家代表作了表態發言。
(授予盈華電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落地進度獎”)
(為盈華電子、115科技、佳都智慧綠洲、飛翔云、客天下等企業頒發招商投資顧問證書)
陳金鑾強調,全區上下要深刻認清發展形勢、把握發展方向、掌握發展主動,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從“過日子思維”轉向“發展思維”,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從“自我思維”轉向“用戶思維”,把資源要素優先用到“打糧食”項目上,以比學趕超的政治自覺和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推動梅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陳金鑾強調,《梅州方案》的成功獲批,必將對梅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要感恩思進、感恩奮進,全員參與、全力落實,細化量化實化《梅州方案》和省若干措施、市實施方案,聚焦產業協作、交通互聯、人文交融、規則銜接、資源共享、市場融合、生態共建,謀劃推動更多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平臺落地,努力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一要堅持制造業當家,扭緊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臺等重點關鍵,厚植實體經濟家當。二要堅持不懈抓招商,圍繞梅江產業發展規劃,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項目,把好形象帶出去,把好項目帶回來。三要堅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著力提升“城”的首位度、“鎮”的辨識度、“村”的和美度,把發展不協調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四要堅持厚植生態優勢,高標準開展綠美梅江生態建設“八大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積極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五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主動出山融灣入海,發揮僑鄉優勢,用好“僑”的資源,推動蘇區與灣區要素流動共享。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借力灣區資源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陳金鑾強調,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理念,主動銜接大灣區規則機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常態化開展暖企行動,跟蹤解決企業合理訴求,讓企業真真切切感受到親商安商惠商的實際成效。
陳金鑾強調,全區上下要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嚴格落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找準發展定位、扛起責任擔當,在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招才引智、優化服務等方面上下功夫,讓各類人才在梅江高質量發展中脫穎而出、建功立業。要聚焦黨建賦能,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加強作風建設,引導全區上下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投身梅江現代化建設。
鐘秀堂強調,《梅州方案》成功獲批,讓梅州成為國家級戰略平臺,這是總書記、黨中央給梅州蘇區送來的一份“大禮包”。我們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突出“爭當表率、爭做示范、爭取探索”,舉全區之力落實《梅州方案》,全面參與先行區建設,深入實施“六大提升行動”,牽引帶動梅江高質量發展。一要實施產業協作提升行動,推動形成與灣區梯度轉移、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二要實施發展基礎提升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三要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打造懂企業、懂市場的政府。四要實施開放合作提升行動,主動出山融灣入海。五要實施品質民生提升行動,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構建高品質綠美生態環境。六要實施政策效應提升行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專人跟、快落地、見實效。
鐘秀堂強調,全區上下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梅江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以推動先行區建設為抓手,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各級領導干部要扛責任、轉作風、抓落實,全力以赴拼經濟、拼發展。希望各類企業抓住先行區建設的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看好梅江、選擇梅江、投資梅江。梅江區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用戶思維”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確保優質企業引得進、能落地、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