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陳金鑾出席會議 鐘秀堂作《政府工作報告》 曾小喜主持會議
11月17日上午,梅州市梅江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區委區政府禮堂開幕。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曾小喜主持會議。區長鐘秀堂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本次會議應到會代表203人,實際到會代表198人,符合法定人數。
大會執行主席陳金鑾、鐘秀堂、曾小喜、羅紅葆、賴經烈、王增文、張崢奇、江元泉、管文杰、曾江林、葉懷忠、陳戰蘇、王丙俊、葉秋玲、盧小敬、李廣興在主席臺就座。
在主席臺就座的還有李俊、鐘建兵、梁飛、姚文順、林松、葛雅玲等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領導。出席區政協八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列席大會。
市委換屆工作指導組組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席軍,市換屆風氣督導組副組長、市紀委監委四級調研員余耀東及指導組、督導組其他成員出席會議。
上午8時45分,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鐘秀堂在報告中回顧了過去五年工作。她指出,區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全力建設“詩畫梅江、文明客都”,全面完成了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五年目標任務,“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年來,全區經濟實力全面攀升,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五年保持正增長,從2015年的75.8億元提高至2020年的107.1億元,順利突破百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保持全市第一;產業發展全面增效,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8∶29.8∶62.2,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7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3家,2020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96億元;城鄉環境全面優化,完成江北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工程,打通43條斷頭路、民生路、求學路,改造新中苑、勤力苑等13個老舊小區,建成73個小廣場、小公園;改革開放全面深入,區級行政審批時限縮短71.77%,五年新增市場主體4.84萬戶,順利完成區級機構改革、鄉鎮街道體制改革、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攻堅任務全面完成,高質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建成梅江河、白宮河等沿河碧道近10公里,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20年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24萬元,位居全市第一;民生福祉全面增進,每年投入八成以上預算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3%以內,低保、養老等各類補貼標準保持全市領先,新(改、擴)建芹洋學校、元城小學、站前幼兒園等24所學校,新增學位2382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3%,“大班額”問題有效緩解;政府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人大代表意見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100%,行政復議案件受理率、結案率達100%,干事創業熱情不斷激發。五年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區人大、政協的有效監督,得益于歷屆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
(區長鐘秀堂作政府工作報告)
鐘秀堂指出,五年的發展成就,為繼續前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年的豐富實踐,為開創未來提供了寶貴經驗。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主動搶抓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機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以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推動發展、以開放匯聚能量,充分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加快振興發展步伐;必須把人民至上作為價值追求,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辦實事、解難題,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全區上下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必須把改進作風作為重要路徑,勇于擔當、敢于碰硬、善于作為,形成雷厲風行態勢,營造大干快干實干氛圍,推動梅江高質量發展。
鐘秀堂強調,在成績面前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包括發展質量有待提高、要素保障有待加強、發展潛能有待提振、生活品質有待提升、政府效能有待增強等,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搶抓機遇、干在實處,拿出超常舉措,切實加以解決。
鐘秀堂指出,今后五年,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今后五年區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23456”思路舉措和區委“1+1+7”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以上、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成上級下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
鐘秀堂強調,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今后五年要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一是聚焦延鏈壯群,做優園區平臺、壯大產業集群、賦能科技創新,構建集群發展的工業產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全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以上,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10家以上、超10億元企業4家以上。二是聚焦穩定增長,扭住有效投資的著力點、發掘社會消費的增長點,構建兩端發力的內部需求體系,五年內新建改建國道、省道、縣鄉公路900多公里,完成三龍電站至梅長大橋、西陽電站至廣州大橋等50公里水環境綜合治理,打造筀竹、玉水等5個以上民宿集群。三是聚焦改革開放,以改革激發新活力、以開放塑造新優勢,深度對接國家和省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完善招商引資考核和激勵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四是聚焦“三農”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構建協調并進的鄉村振興體系,到2025年全部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81個行政村全部建成美麗宜居村,打造10條以上具有客家特色的精品鄉村風貌帶。五是聚焦品質內涵,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城市管理,構建精致精細的城市建管體系,力爭五年內新建、連通、升級100條以上城區道路,改造100個老舊小區,新增100個小公園、小廣場、停車場。六是聚焦綠水青山,深化污染綜合治理、深化生態系統保護、深化資源循環利用,構建綠色安全的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Ⅲ類、縣級及以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于Ⅲ類,完成森林撫育10萬畝、林分改造2000畝。七是聚焦民生改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深化健康梅江建設、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推動文體事業發展,構建共建共享的惠民服務體系,新(改、擴)建中小學校5所以上、新增優質學位8000個以上,建成區人民醫院和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康復中心大樓、區疾控中心綜合醫療大樓,完成區婦幼保健院遷建工作,建設江南新城、客天下、梅江碧桂園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八是聚焦安全穩定,堅決保障經濟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慎終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構建全面系統的風險防控體系。九是聚焦執政能力,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忠誠施政、在法治軌道上依法行政、在擔當作為中高效理政、在遵規守紀中廉潔從政,構建科學完善的政府治理體系,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以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成效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終身課題。
大會還書面報告梅江區“十三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梅江區財政工作,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