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西郊街道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工作要求,全面落實省、市、區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積極推進基層法治政府建設,確保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穩步前進,為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現將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情況
充分發揮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常態化,將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納入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主動用好干部網絡學院這一新媒體平臺,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關于法治建設作出的專章論述,通過專題學習、個人學習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主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實際行動,扎實推進法治領域改革任務貫徹落實。
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統領,緊密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區委決策部署推動法治西郊建設
一是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街道工作行動指南,嚴格依法行政,持續提升決策、執行、監督各項工作法制化水平,成立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對各類事項明確責任分工,不斷完善街道各項體制機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責任機制。二是不斷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堅決落實“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堅持重大事項提交黨工委會議研究審議,做到公開征求意見,切實降低決策風險,提高決策水平。三是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拓寬政務公開的渠道和范圍,及時發布各項政策、工作動態等信息,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文件的制發和管理,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制定、審查、發布程序,確保文件合法合規。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始終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街道工作重要地位,嚴格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著力加強本單位法治建設組織領導,研究解決本單位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點工作。一是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切實發揮領導干部領學促學作用,在黨政班子聯席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相關法律10余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法4次,發揮黨工委在推進本單位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督促領導干部依法依規辦事。二是抓好干部隊伍這個“絕大多數”,切實履行法治建設重要組織者、履行者、實踐者的職責,以“鐵軍”精神打造理論過硬法治隊伍為主要抓手,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目前街道持有行政執法證49人,占在編干部比例74%。組織機關干部開展法治培訓2次,主動用好干部學院網絡平臺,組織領導干部在線學法、在線考試,街道參加2024年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參考率、通過率均達到100%。
四、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梅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情況,以及落實2024年全面依法治區工作要點、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求的主要舉措和成就
(一)以深化改革為抓手,推進政府職能優質履行。
一是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優化“一件事”集成化辦理,推動“一件事”從“可辦”到“好辦”轉變。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和業務能力,儀容儀表端莊整潔、微笑服務,依法依規設置綜合窗口、幫辦代辦窗口、“全市通辦”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潮汐窗口,細化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預計今年1至12月份辦理業務3183件,其中辦理營業執照、許可證2166份,辦結率、滿意度為100%。二是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建設。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老人和殘障人士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由當事人與所在村(社區)干部聯系后由村(社區)干部交來資料后幫辦代辦。設立人工導辦引辦服務、智能導辦服務、延時錯時服務、雙郵寄服務等便捷服務。設立自助打印、自助飲水機、便民充電、急救醫療用品、老花鏡、一次性口罩、免費復印打印等便民設施。落實告知承諾制、聯審聯辦制、容缺受理服務機制。中心合理設置有咨詢幫辦區、業務窗口區、自助服務區、便民休息區、母嬰室,提供嬰幼兒尿布臺、坐便器等用品供群眾使用。
(二)以公正文明為導向,推進執法質效穩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規范行政執法文字記錄、音像記錄、檔案管理等工作,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二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線。加強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規范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核發,做好食品銷售風險分級工作,積極按照區市場監管局部署,對轄區食品銷售、餐飲經營戶進行全覆蓋食品銷售風險分級,截至目前完成率為100%。開展專項檢查工作,做好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不合格農產品處置工作、“濕米粉”統一查常態化、轄區內重點場所和供餐單位的食品安全檢查、春季校園(含幼兒園及托幼機構)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做好臨近保質期食品分類管理工作等。三是聚焦城區業態管理特點,以“繡花功夫”推進行政執法。2024年以來處理市容環境亂擺亂賣14881宗,亂拉亂掛57宗,亂堆亂放89宗共135㎡,督促門店改正超范圍搞促銷活動79宗;接待市容方面群眾來訪65人次,處理相關投訴323宗。
(三)以依法合規為準則,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一是市場主體監管更加精細,今年來,共引導無證無照經營辦照戶數62家,辦證35家;回訪新設個體戶301家,企業80家;開展2024年度市場主體年度報告公示工作,我街道企業年報完成率為97.7%。二是政務服務更加便捷,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努力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就能辦成一件事,精簡辦證時間,加快政府職能轉化,市監窗口今年來累計辦理業務1581單,其中營業執照新辦534份,變更279份,注銷419份;食品經營許可證新辦172份,變更35份,注銷141份;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注銷1份。
(四)以平安穩定為目標,推進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1+6+N”體系建設,積極發揚街道“三心四進”優秀經驗,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一是建強“1”個中心管平安。推進綜治中心融合信訪接待、視頻監控、訴訟治理、法律服務“多中心”向“一中心”轉變,建立健全“即接即辦、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會商研判”等工作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商討和解決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凝聚“6”種力量保平安。建立三級網格包干制,加強“人、地、物、事、組織”5大要素摸排管控,2024年以來,匯集“粵平安”、信訪、12345熱線等渠道收集的矛盾風險弱信號約2292件,限時辦結率100%。聯合“公檢法”形成聯調聯動,為群眾提供信訪接待、勞動服務、司法調解、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服務共計約683人次,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35起,刑案警情下降19.3%,民事糾紛案件數量下降11.5%,其中司法調解36宗,調解成功36宗,調成率約100%。三是發揮“N”方作用促平安。在13個村(社區)及4個醫院、4個市場、6個學校建立綜治站,定期開展大下訪、大調解、大普法、大宣傳活動,前置解決矛盾的“管控關”,把群眾的“解憂站”設在家門口,共化解處置醫患糾紛、市場糾紛、學校糾紛、鄰里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278宗。主動推進智慧治理,針對重點區域布設監控攝像頭210個、天翼大喇叭40個,配備完善各村(社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等智慧設施,打造“一屏觀城鄉、一網管全域”的智慧綜治中心,并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實現全面布控、實時預警。
(五)以普法宣教為重點,推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民普法和守法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八五”普法規劃,積極推動各項普法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建強法治文化陣地,在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宣傳欄開展多形式、多角度、多內容的普法宣傳,組織開展法律進村(社區)、進學校普法宣傳活動計7場次,普及群眾約8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0余份,依托村民小組和小區業主微信群、LED橫幅、朋友圈、視頻號等新媒體形式,擴大普法宣傳覆蓋面,延伸普法觸角。二是建強普法宣傳隊伍,以“法律六進”為抓手,充分用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和法律明白人制度,今年來,2個駐村(社區)法律顧問至今累計服務群眾600多人次,為40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詢,參與人民調解20多宗,提供法律意見20多條,舉辦法治講座52場,上報信息52條,引導群眾以合法方式和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五、2024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不足和原因
2024年,雖然我街道在法治政府建設層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距離法治建設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法治思維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干部對法治建在維護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社會和諧設工作認識不夠深刻,在日常學法用法中仍存在隨機性、被動性,在法律法規學習上較缺乏系統性、主動性,碎片化學習較多,精研深思較少,對法律知識深入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二是法治人才和干部隊伍法律素養離上級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嚴格履行執法程序,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范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制度上有一些不足,執法工作人員系統化專門化理論素養提升和法律業務學習方面相對缺乏,在行政執法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儲備相對不足。三是普法宣傳方式較為單一,受客觀條件和經濟成本的影響,在運用新媒介新技術上開展普法方式存在較大短板,普法方式較多停留在簡單轉發各類公眾號、短視頻案例,對本街道發生的各類法律案件及其背后成因未能深入挖掘,對本地區法律案件開展以案釋法力度不足。同時法治宣傳和普法工作覆蓋面還不夠廣泛,普法專業講師隊伍建設存在較大短板,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對各類普法宣傳活動參與度有待加強,法律明白人對各類法律了解掌握熟練運用方面離群眾現實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六、下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創新法治宣傳模式,營造良好法治氛圍。主動適應指尖上的普法新時代,進一步挖掘本地區的法律典型案例,聯合上級“公檢法”深入開展以案釋法,充分用好新媒體平臺,從法律理念、法治信仰等方面深處細處著手,開展案例宣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同時,增強公職人員法治意識的培養,使之成為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和表率,力求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入全面理解法律權威、樹立正確法治觀念,堅持在工作中學法、用法、懂法、守法。
(二)加強法治機構建設,壯大法治人才隊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努力培養一支“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的法治工作隊伍。從整體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使各職能部門法治力量能夠充分發揮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中擔負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作用,不斷提高執法隊伍的業務素質、依法行政能力和執法水平,全方位推進依法行政。
(三)多點發力矛盾化解,平安建設提質增效。以“1+6+N”工作體系為重要抓手,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綜合推進訪源治理,完善綜治信訪平臺和網上信訪工作制度,強化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處理群眾來信來訪,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加強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涉法涉訴、涉農涉土、涉眾金融、房產物業等重點領域矛盾問題專項治理,積極有效預防和調處矛盾糾紛,努力把矛盾穩控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