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動態 > 街鎮動態
        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郊野勝地
        來源:南方+  發布時間:2024-12-23 09:40:26  瀏覽次數:-
        【字號:

          周末來臨,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人潮涌動。這邊廂,市民游客步入泮坑旅游風景區,觀山景、賞水杉;那邊廂,市民游客提著籃子,走進草莓園里,體驗采摘的樂趣。

          入選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一年來,泮坑村立足“郊野勝地·綠美泮坑”定位,依托泮坑旅游風景區優勢,以農文旅融合為抓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

        泮坑村1.jpg

          泮坑村依托景區的資源稟賦,發展農文旅產業。何森垚攝

          隨著各項事業的統籌推進,當前的泮坑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正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變,奮力譜寫村美民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完善基礎設施

          修路建設生態停車場

          “以前是看得到家、回不了家,一到年節就堵得厲害,我們開摩托車都過不了,現在開通了新路,原先的路就沒那么堵了。”村民熊元興所說的是新路,是今年2月7日新開通的泮龍路。

          泮坑旅游風景區素有“梅南勝境”的美譽,是梅州市民假日休閑旅游的勝地。據不完全統計,高峰期時,每天有上萬人前往景區,但城區通往泮坑村的道路少且窄,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凸顯。

          為積極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回應廣大市民群眾對改善泮坑風景區交通環境的熱切期盼,三角鎮黨委、政府經多次調研論證、協調溝通,最終推動泮龍路建成通車。

        泮坑村2.jpg

          2月7日,泮龍路建成通車。何森垚攝

          全長780米的泮龍路,將泮坑停車場與龍上村長岌下村道打通,有效促進車輛、游客分流,緩解泮坑村道的交通壓力,讓景區交通更加順暢、群眾出行更加順心。同時,三角鎮黨委、政府積極加強沿線綠化和安全隱患整治,不僅在多個重點路段安裝了防護欄,同時借開展綠美梅江生態建設的契機,沿路栽種樹木、鋪設草皮,讓道路更美麗、更安全。

          “目前已在泮龍路建成人大林、文化林等兩個主題林,同時把原先雜草叢生的荒地,改造成綠美小公園。”泮坑村黨總支書記彭增文介紹,接下來,計劃修建一條步道,由公園向泮坑風景區延伸,方便市民群眾休閑鍛煉。

          聚焦景區停車難等痛點,當前,泮坑村還大力推進生態停車場建設。在楓林路旁,工人們熱火朝天地施工中。“以前這里是沙場,后來搬走了,我們積極與企業主溝通,準備將這塊地打造成生態停車場,同時放置2層集裝箱,發展特色餐飲。”彭增文表示,此舉不僅可優化村內環境,還可解決停車難問題,又可助力產業發展,一舉三得。

        泮坑村3.jpg

          生態停車場正在打造中。

          在村委大樓腳下,可見一片平地已規整出來,計劃打造生態停車場。據了解,這塊地原先是臭水塘,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水塘,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經村委協商,引進第三方,目前準備打造生態停車場,配套公共廁所、步道、綠化美化,并為周邊住戶鋪設污水管道,方便群眾。

          “爭取春節前投入使用,兩個生態停車場建成后預計可提供近60個停車位,有效補足停車難的短板。”彭增文表示。


          優化人居環境

          完成186棟農房風貌提升

          “前兩個月剛刷好外立面,我們房子是1983年做的,之前看起來很老舊,現在煥然一新。”講起自家二層小樓的變化,泮坑村村民熊漢華滿意地點點頭,他表示,自從農房風貌管控以來,不僅自家房子穿上了“新衣”,整個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提升。

          走進泮坑村,處處可見新氣象:原先雜亂無章的纜線如今已完成了“四線”落地,告別了“空中蜘蛛網”;原先老舊的房屋、赤膊房通過粉刷,如今注入客家元素,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破舊泥磚房、違章建筑再無蹤跡……臨近春節,不少外出務工經商的返鄉村民感慨:“認不出我們村”“變化很大”。

        泮坑村4.jpg

          泮坑村結合村內房屋原有風格進行外立面改造。

          據了解,今年以來,三角鎮加足馬力,鎮村兩級形成合力,全力抓好泮坑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房風貌管控等工作,推動人居環境持續向優。

          “我們村存量農房共436棟,正按批次,以點線面結合的形式進行改造。”彭增文介紹,針對村內房屋原有風格,該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選取“黃色”“灰白”兩種裝修方案,調動村民參與農房風貌提升的積極性。目前,泮坑村農房風貌提升已進場施工186棟,完工186棟。

          同時,通過深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泮坑村共清理村巷道和房前屋后堆放的雜物、建筑材料等553處,累計拆除破舊泥磚房、違章建筑等117處,“三線”整治4979米,超額完成全年整治目標。

        泮坑村5.jpg

          泮坑村結合村內房屋原有風格進行外立面改造。

          此外,泮坑村持續推進“三大革命”,轄區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0%以上,村內現有5座公廁均做到“四凈三無兩通一明”,新建2處垃圾分類亭,生活垃圾收集率、處理率達100%。

          在綠美生態建設方面,泮坑村以清涼山郊野公園優化提升示范點工程為契機,完成綠化2100畝、林分優化24畝、森林撫育150畝,新開設森林步道4公里;通過開展“我為梅江種棵樹”和“植綠護綠·志愿同行”活動,種植苗木2398株,建成3個主題林、1個綠美小公園、7戶“美麗庭院”,一個更綠、更美的泮坑加速形成。


          做強特色產業

          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80萬元

          隨著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與人居環境的持續優化,泮坑村吸引了越來越多商家入駐,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迸發出新活力。

          “選擇這里主要看中的是景區‘含綠量’與人流量。”位于景區入口的“自在小院”,開業至今持續火爆。“自在小院”負責人張悠清介紹,她們主要經營椰子雞火鍋、圍爐煮茶、烤奶等多項餐飲業務,平均月營收約12萬元。

          “梅州正在打造清涼山郊野公園,相信之后來泮坑的游客會越來越多,我們有信心。”張悠清說,她們在新建的泮龍路旁還新開了一家泮山咖啡館,裝修風格偏向于野外露營。

          眼看路通了,梅州市糧源臻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泮坑村“產業村長”鄭靖決定投資泮坑村。目前,企業已在泮龍路旁租賃土地60畝,計劃打造集親子樂園、農業耕種、鴨稻共生為一體的農旅項目,與泮坑風景區實現聯動發展。

          據了解,目前泮坑村已吸引20多家餐營店入駐,建成一批草莓園。走進泮坑村,草莓的香味撲鼻而來。草莓園里,不少家長正帶著孩子在草莓地里來回穿梭,暢享“莓”好時光。

        泮坑村6.jpg

          草莓采摘體驗已成為泮坑村農文旅招牌之一。何森垚攝

          “9月份開始種植草莓,11月下旬陸續成熟,采摘期長達5個月。”一草莓園負責人何保壽介紹,他是外地人,當初也是瞅準泮坑村的發展潛力才選擇來到這里,目前種植草莓已有20多年,總種植面積達10畝。

          據了解,泮坑村引進農戶發展草莓種植已有多年歷史,但還未形成規模。接下來,該村計劃建設草莓產業園項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壯大產業規模。

          為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泮坑村聘請區級“產業村長”2名,選聘農村職業經理人1名,發揮典型示范和聯農帶農作用,推動民宿餐飲業連片特色化經營、數字電商化宣傳,打造鈞質樓、白相、世代客家等多家網紅店鋪。

          今年,泮坑村還成立了泮坑村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加速布局水上樂園、屋頂光伏等項目,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目前我們篩選優質農業公司,共同打造泮坑絲苗米品牌,同時與泮坑旅游風景區合作,出租廣告墻,預計今年強村公司營業額近6萬元。”彭增文介紹,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8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約40萬元。

          “接下來,泮坑村將做優精品旅游,按照‘筑巢引鳳、村企共建、產業配套’思路,集約平整項目用地,培育一批泮坑農業引領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推動鎮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集‘顏值’‘氣質’于一體的生態田園新村莊。”三角鎮人大主席羅慧丹表示。

          轉載: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