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動態 > 街鎮動態
        西郊街道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西郊街道  發布時間:2024-04-23 10:40:15  瀏覽次數:-
        【字號:

               2023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郊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區委實施“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立足現代康養文旅產業街道定位,全力推動“一圖一策一表”落地落實。2023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商品銷售額累計完成12.9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0.47億元。

               (一)抓黨建、強隊伍,不斷夯實基層基礎

               堅持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西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扎實開展學習教育,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等內容作為“第一議題”,以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學習研討、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形式進行了44場次學習,并結合轄區深厚的紅色文化、人文底蘊,邀請市委、區委講師團成員開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宣講,累計開展專題黨課輔導和宣講27次,培訓黨員1100人次,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強化堡壘建設新成立瑞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并完成建設、投入使用,推動寨中村、西區村、黃塘村、馬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落地辦公,基層陣地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為民便民利民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堅持示范帶動。以“書記領航項目”為抓手,突出街道、村(社區)、群眾三級聯動,集中力量攻堅重點難點問題,積極亮諾踐諾、嚴格對標對表,明確責任主體,緊跟落實進度。至目前,26個“書記領航項目”已全部完成。是堅持黨管武裝。堅決扛起黨管武裝政治責任,持續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承接2023年民兵整組出入隊儀式全區觀摩大會,持續推進民兵連陣地建設,建設全區第一個村級民兵連;助力創建雙擁模范城市,組織開展40多場次國防教育宣傳活動;超額完成年度征兵任務,全年無責任退兵,獲評2023年度梅州市先進基層武裝部、2023年度梅江區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二)抓機遇、強產業,全面參與融灣發展

               堅持把“融灣振興”戰略目標與西郊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用足用好《梅州方案》和省配套政策、市落實方案、區實施方案,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加強招商引資。充分利用街道汽車、醫療醫藥行業資源稟賦優勢,以“一園一帶三區”建設為抓手,主動加強與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企業溝通對接,通過外出拜訪或上門對接企業,加大對招商引資、“四上”企業培育扶持措施等政策宣傳講解力度,吸引更多力量注入西郊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23年,共引進簽約項目3個,計劃總投資2.85億元。二是強化企業培育。深入踐行“暖企”行動,建立規上企業對接服務機制,服務保障18家“四上”企業,確保其有序經營、依法納統。同時,重點做好擬“四上”企業培育工作,協助企業搶訂單、拉業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困難,做大增量、做強存量。2023年,新增12家四上企業,超額完成區要求的6家凈增四上企業任務。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政務服務事項下放試點工作,推行“一站式、一門式、一窗式”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流程簡、效率快的優質服務,以實際行動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引導無證無照經營戶辦照辦證127家,回訪新設個體戶639家,企業116家。四是推進經濟普查。全面鋪開經濟普查清查階段工作,摸清經濟家底,目前我街道登記單位1108個,個體戶4265個,為明年1至4月的入戶登記奠定扎實基礎。

               (三)抓建設、強品質,大力推進城鄉建設

               堅持把“百千萬工程”作為街道“頭號工程”來抓,錨定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按照“一圖一策一表”全面發力,努力把短板變為潛力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一是抓好鎮域經濟。圍繞年初亮諾目標,統籌好鎮的特點、村的資源,按照“一圖一策一表”工作部署,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全力打造醫療、汽車、文旅3大產業社區,實施完成“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5個,謀劃2024年重點項目19個。街道經濟發展破局起勢,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排名,從首次全市17個一類鎮排名末位,逐月上升至前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充分利用樓頂資源發展光伏產業,推進桃西村、黃塘村、西郊村總投資約150萬元,面積2500平方米的4座村級光伏發電站建設,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二是抓好典型村創建工作。大力推進“1+1+N”冬季攻堅行動和農房風貌管控、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重點加強“三線”整治、鐵皮瓦改造和排水明溝優化美化,各項整治成果均比2022年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街道各自然村保潔覆蓋面達到100%,清運垃圾92.5噸,共發放“百千萬工程”宣傳小手冊、應知應會知識10000余份,動員集體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36場次,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三是推進擴容提質。全面打通程江河堤道路,在暢通交通“微循環”的同時帶動瑞景花園、正興城等周邊房地產、店鋪銷售,推動當地經濟業態形成,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持續推進縣道X963東山至梅縣區周塘公路改造工程;積極爭取國債資金2800萬元,對黃塘村、寨中村、桃西村、老城區等31個低洼易澇位置進行集中整治,目前已完成立項程序。持續推進月影塘全民健身廣場及社區公園改造,推動老城區擴容提質、人居環境改善以及人氣提升;充分利用邊角地、夾心地,推進了15個停車場建設,每年能為村(社區)集體收入增加約40萬元,同時吸引更多商家主體進駐,切實推動村(社區)集體經濟創收增收。是強化用地保障聚焦老城區臨時建筑手續完善、升級改造等目標,主動對接并協助企業開展廠房升級改造,推動拓展有效資源資產,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已摸排出漢酒路、環市西路有意愿改造地塊共20個;發動各村(社區)摸查低效用地,共排查出簡易廠房、閑置廠房和閑置地塊共55個,其中閑置廠房和地塊18個約8.4萬平方米,為產業落地、企業發展進一步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四)抓管護、強治理,助力綠美梅江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大氣、水、土壤三大攻堅戰,抓好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建筑揚塵、露天焚燒、油煙廢氣、畜禽養殖等污染防控。常態化開展黃塘河、黃寨河、程江河的清淤及沿岸垃圾清理和日常保潔工作,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堅決守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是守護生態環境。鞏固拓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反饋問題整改成果,持續加大對露天焚燒、偷排偷放等環境污染行為的監控與整治力度,完成2023年省專項行動問題排污口整治;常態化開展“創文鞏衛”工作,巡查整改問題281處,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提效,加大“三清三拆三整治”力度,全力打造城鄉綠美人居環境。是推動全民植綠。堅持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綠美梅江生態建設,通過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和村莊綠化美化建設系列行動,種植樹苗2000余株,打造綠美住宅小區2個、綠美小公園2個、綠色社區2個,積極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五)抓效能,強支撐,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街道堅持以提升效能為主要抓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更嚴標準更細措施更實作風抓好基層治理、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工作,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一是打造“三心四進”基層治理模式。推進“1+6+N”工作體系,聚合公檢法司、綜合執法、信訪等各部門力量,升級打造綜治信訪中心,摸索出具有西郊特色的“三心四進”基層治理模式,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百米”。2023年,結合“四下基層”制度,接訪群眾120人次,解決群眾問題訴求86個,排查調處民事糾紛237件,街道刑事警情下降5.2%,民事糾紛案件數量下降11.5%。二是提升綜合執法水平。認真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權責清單制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不授權不可為,同時以大網格、大綜合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市場監管工作,2023年,處理市容“六亂”行為16338宗,組織聯合執法48場次,拆除違法建設面積共計975平方米,清理長期未經營企業20家,100%完成“食安快線”、在營餐飲經營者進行首次線上風險分級和包保工作。三是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著力以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投入100多萬建成西郊街道專職消防站,有效保障西郊街道乃至江北老城區的生產安全,在2023年火災高風險區域隱患整治工作中,街道順利通過市政府驗收、摘牌。今年以來,街道對西郊轄區161家重點場所、2274家“三小場所”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檢查,共發出5230份《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監督檢查表》,排查整改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隱患約11000條,開展3次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專項培訓。對15家重點企業進行整治,累計派出各類督導人員共76組次,發現隱患共123處,排查出重大隱患13條,均已整改完成。四是強化法治建設。認真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法治建設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依托“三會一課”、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專題學習會等,深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等法治宣傳教育12場,發放宣傳手冊600余份,并日常督促領導干部常用學法平臺在線學法,提升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將普法與法治政府建設相結合。加強社會普法,今年來組織法律服務志愿者、普法志愿者、駐村工作組和各村(社區)干部職工深入街道社區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禁毒法》《反電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共31多場;邀請法律顧問現場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多份,簽訂反詐倡議書20000多份。

        (六)抓民生、強保障,全面推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統籌謀劃實施民生實事,通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是抓好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向上級爭取資金3200多萬元,已完成勤力苑、月影塘、梅興路、金苑小區C區等21個老舊小區主體改造,以及周邊基礎設施45條道路(含背街小巷)和沿線排水排污設施、“四線”規整等改造,惠及100多棟、1000余戶居民,同時穩步推進城西大道片區13個老舊小區改造,總改造面積達6.2萬平方米,涉及107棟1578戶。是強化民生服務保障。全面完成全街道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低收入家庭復查工作,重點優撫對象年度確認工作完成率100%,扎實推進醫保征繳,做好殘疾人、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保障。是做好防汛防風工作。在“龍舟水”汛情、臺風等期間,共派出12個工作組、民兵應急隊伍等1500余人次排查安全隱患320處,轉移安置群眾40人次,并先后對黃塘河、黃寨河進行清淤疏通工作,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豐富公共文化供給。以今年7月份獲評梅州市家教家風實踐基地的黃泥墩社區為核心,盤活望杏坊周邊歷史建筑,聯動街道國防教育實踐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傳遞優秀家風,推出思政課堂、社區教育、文旅研學、志愿服務等系列品牌活動320場,組織開展表演活動3場、公益性活動15場、全民閱讀活動12場、電影下鄉2場,進一步提升了街道文化街區知名度,持續引領廣大群眾向善向好,共建共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