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我立刻帶著隊員們出發,保證完成任務!”寥寥數語,卻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樣的回應每天都在三角大地上響起,又經久不息。
梅江區三角鎮地處梅州市南郊城鄉結合部,是嘉應新區起步區、江南新城主戰場、梅州城區的“南大門”,全鎮總面積40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6個社區,戶籍人口5萬多人,常住人口10萬多人。在這片年輕的熱土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身穿迷彩服,穿梭在大街小巷,行走在田間地頭,堅守在黑夜寒風——他們就是三角鎮應急隊,這是由1名隊長和11名隊員組成的隊伍,他們中有5名黨員、6名退伍軍人,上至70后老戰士,下至00后排頭兵。正是這樣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擔當的隊伍,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用心用情用功守護著三角千家萬戶。
“思防為安,勤練則能;勇于擔當,盡心職責”,這是應急隊隊長葉永聰經常強調要求隊員們的兩句話,也是深深地印刻在應急隊員們心上的行動指南。葉永聰作為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歷經三年軍旅生涯的洗禮,退伍后為國為民服務的情懷依然不減。自2013年到三角工作后,他一直詮釋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本色和使命擔當,更是用實際行動示范引領著隊員們勇往直前、踔厲奮發。
應急隊作為三角鎮應對突發事件的一支重要拳頭力量,葉永聰深知自己身上職責之重、使命之重,如何團結好隊員、帶領好隊伍、完成好工作便成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皥F結發展好一支隊伍,既要擔心和操心,更要關心和暖心”,這是葉永聰在長年累月摸索中形成的一套經驗,作為隊伍中的“主心骨”,他隨時隨地關心關愛著隊員們。無論何時何地出動緊急任務,他勇于扛起責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線,當好指揮員、排頭兵;當隊員們在任務中受了傷或狀態不佳時,他總是第一時間送去關心關懷,當好情緒調解員;在信訪維穩、應急處突等繁重的工作任務中,他號召著隊員們發揮不怕苦不怕累、越是艱難越向前的作風精神,耐心教會他們如何“苦中作樂”;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在群里反復叮囑著支援隊員們要規范穿好防護服、佩戴口罩,認真做好個人防護,堅決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在空閑之余,他更像個愛嘮叨的家長,時常督促隊員們要勤于學習,強化體能訓練,牢牢掌握森林防滅火、糾紛調解、防汛抗臺風、疫情防控等應急處突各項專業技能,時刻做好“平戰轉換”準備,全力呵護三角平安穩定......
責任在肩,“疫”不容辭。在梅州市“1023”疫情、梅江區“1120”疫情處置的關鍵時刻,上級先后發出了抽調人員支援豐順縣、金山街道抗疫的號召,應急隊員們聞令而動、挺身而出,用最快速度響應了鎮黨委、政府和鎮防疫指揮部的部署,成為了馳援抗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皮膚因多次酒精消毒而脫皮起泡、困了便隨處靠著瞇一會、忙于任務喝不上水……一個個困難和挑戰接踵而來,而應急隊員們時刻牢記使命和職責,在抗疫工作中發揮出了強大的執行力和戰斗力,把他們隊長的口頭禪“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貫徹到馳援抗疫行動中,全力以赴完成了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充分展現了三角隊伍優良精神面貌和過硬專業素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工作中作出了三角努力、三角擔當、三角作為。
前方后方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抗疫情。派去支援一線的應急隊員們在前線戰斗,而鎮守后方的應急隊員們同樣沒有停歇。當大壢村部分區域被劃為臨時交通管控區時,在冰雨寒風的凌晨,應急隊員們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拉起了警戒線,架起了鐵馬,支起了帳篷……他們任勞任怨、通宵達旦,頂著風雨執行任務,一些隊員甚至兩天內僅僅睡了5個小時;他們不知疲倦,每日穿梭于各個點位,往返數幾十趟,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保障物資,有力保障了指揮部后勤儲備和臨時管控區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他們無怨無悔,面對疫情逆行向前,一個個身影堅定有力,一句句囑托催人淚下,一幕幕場面暖人心窩,一篇篇應急隊員踐行“我是三角人,做好三角事”的故事正在三角大地上演著。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身穿迷彩服的背影。電話又響起了,葉永聰隊長帶著11名隊員們重整行裝又出發了,他們步履匆匆,卻又堅定有力。他們始終踐行著“黨有號召,我有行動;組織有安排,我們有落實”的錚錚誓言,用忠誠守護、執著奉獻繪上了青春最靚麗的一筆,在三角這片年輕的熱土上負重前行、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