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我省登革熱本地疫情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已波及20個地市。接下來的中秋、國慶假期,人口流動將更加頻繁,容易導致疫情的持續跨區域擴散。
為進一步更好地貫徹落實省市登革熱防控工作要求,9月11日,我區召開2024年登革熱防控暨培訓工作會議,會上,區疾控中心對登革熱疫情媒介處置技術、入戶調查處置工作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培訓,明確登革熱疫情發生時,各鎮街、各村(居)委要采取的具體工作措施。
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嚴峻性和重要性。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提前做好登革熱疫情的應急處置準備工作,一旦發現疫情堅決按照“早、小、嚴、實”的原則快速處置,及時撲滅疫情。要突出重點,全面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孳生地本底調查,清理衛生死角、開展防蚊滅蚊工作。要提高警惕,規范開展登革熱疫情處置。一旦發現登革熱輸入性病例或本土疫情,快速啟動應急響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落實工作措施。要加強宣傳,切實增強群眾防范意識。向群眾宣傳登革熱防治和滅蚊防蚊知識,積極引導群眾養成講究衛生、清理積水、滅蚊、防蚊的良好衛生習慣。
區衛健局相關負責同志和各鎮(街道)分管領導、負責登革熱疫情處置工作的同志以及各村(居)委會相關負責同志等140余人參加會議。
新聞鏈接: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于該病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其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病毒通過蚊子的叮咬傳播給人類。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有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等“三痛癥狀”,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防控策略:一是清理蚊蟲孳生地;二是消滅成蚊;三是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