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動態 > 部門動態
        轉載《好習慣引領生活之變!從新風尚看梅江區垃圾分類工作》
        來源:梅州市環境衛生管理局  發布時間:2024-02-18 15:38:42  瀏覽次數:-
        【字號:

          大街上,有關垃圾分類的標語隨處可見;小區內,各色的垃圾桶擺放在顯眼的位置,是一道特別的風景線;居民家中,將不同的垃圾分類打包已是常態……

          三年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已經在梅江區蔚然成風。

          2020年,梅江區選取陽光花園和金港花園作為示范小區,江南街道作為示范街道,全面鋪開垃圾分類工作;2023年,梅江區再選21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將垃圾分類工作縱深推進。

          垃圾分類,正在深深地改變梅江區居民的生活。

          下一步,梅江區將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管理的重點工作、重點任務抓細抓實,不斷提升全市人居環境和城市管理水平;將強化協調聯動,壓實屬地政府部門、行業主體責任,加大督查指導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營造人人理解、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從兩個到四個

        垃圾桶之變帶來習慣之變

          臨近中午12時,居民鄭秀芳家的廚房內,傳出做飯的聲響。走入廚房內,只見鄭秀芳正在忙碌著,為家人準備一桌豐盛的午餐。削土豆皮、剝蔥、拍大蒜……鄭秀芳手腳利索,備完食材之余,還順手將廚余垃圾放到一旁的專用垃圾桶中。

          這樣的動作,鄭秀芳已經重復了三年??此茖こ5膭幼?,背后卻有著細微的變化?!耙郧?,除了這些瓜果蔬菜皮,我還會將熟食包裝袋、清潔用品的外包裝放到廚房內的垃圾桶;現在,家人已不會把這些日用品的包裝袋再送到廚房內,塑料垃圾則會放到客廳的垃圾桶內?!编嵭惴颊f。

          將垃圾分類投放,不僅是鄭秀芳個人的習慣。如今,家人也在遵守著這個約定。

          在鄭秀芳家中,擺放著四個垃圾桶,除了廚房的垃圾桶用于放廚余垃圾,其他均用于放其他垃圾。至于可回收物,則存放在陽臺,存夠一定的數量便掃碼投放到小區樓下的智能回收垃圾箱中。

          “現在,家里增加了垃圾桶的數量,用于投放不同類別的垃圾。家人們會主動將舊衣物、快遞盒放到陽臺,最積極的就是小孫子,每次都嚷嚷著要自己把衣物帶下去丟?!编嵭惴几惺艿搅撕昧晳T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大家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變強。”

          好習慣,正在改變梅江區居民的生活。

          2020年,梅江區開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2023年,梅江區再次向垃圾分類工作的深水區邁進。在這過程中,垃圾分類已從錦上添花的生活方式,變成了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

          “最明顯的感受,便是居民投放垃圾時,有意識的選擇不同的垃圾桶,自覺投放。”梅江區金山街道碧桂園社區干部凌秋霞告訴記者,每每到小區開展工作,總能看到居民按時定點投放的身影。

        從兩個到二十個

        再建示范小區引領新風尚

          從生活方式到生活習慣,居民的改變,也得益于梅江區加大力度建設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由一個個示范小區開始,影響每一個居民。

          去年,梅江區將再打造20個示范小區,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風尚。江南街道鴻都社區的鴻都·帝景灣小區便是新的示范小區。

          帝景灣小區共有2015戶住戶,既有業主,也有租客。如何在這個大型小區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驗著社區的智慧。為此,江南街道下足了功夫。

          肖燕玲介紹,工作之初,工作小組便制定了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聯合鴻都社區、帝景灣小區物業、小區居民共同謀劃管理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共同發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共同管理、改善小區生活環境。

          垃圾桶布點,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為了選好垃圾桶布點,肖燕玲沒少往小區里跑。物業辦公室、業委會辦公室、樓道……這些地方都留下了肖燕玲與同事們的腳印。經過社區、物業多次調查研究,與業委會、小區住戶多次溝通商量,令業主們滿意的垃圾桶亮相。

          “我們在小區地下車庫設置了110個垃圾投放點位,通過定點投放、定時收運,及時將垃圾運走,消除垃圾落地和垃圾帶來的異味情況出現,改善小區環境?!毙ぱ嗔嵴f。除此之外,作業人員按規范進行分類收集作業,確保無垃圾遺撒,無污水滲漏,打消業主的顧慮。

          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由清運人員清理,可回收物則由專門的公司進行回收。

          在帝景灣小區6棟的門口,一個智能化回收箱引起了筆者注意。肖燕玲告訴筆者,這是拾礦環??萍加邢薰究苫厥瘴镏悄芡斗旁O備。

          智能回收箱寫有回收廢品的操作流程,居民只需掃描箱身的二維碼,就可以用手機完成整個操作流程。塑料類、紙皮類、金屬類……根據回收廢品的種類和重量,居民可獲得金額不等的“環保金”。

        從單點到全面

        收運體系逐漸完善

          位于梅江區如意路的垃圾中轉站于去年投入使用,除了建筑外觀進行了精心設計外,內部也大有乾坤。走進中轉站內部,壓縮式垃圾箱映入眼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垃圾轉運站大多采用地坑式垃圾收集箱,保潔人員不僅得爬上爬下處理垃圾,還需要用腳踩壓。

          如今,通過對垃圾轉運站提標改造,升級成了水平一體壓縮箱,實現了垃圾收運全程機械化,保潔人員只需要拿著遙控器即可操作。

          垃圾中轉站對于維系城市環境衛生、保障市民健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以及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升級改造過程中,除臭設備采用UV光解和噴淋塔除臭這種較成熟的工藝,站內污水凈化處理則采用‘物化+生化處理模式’?!笔协h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放眼梅江區,一個個垃圾中轉站正在發生蝶變。老式的中轉站已成為過去時,取而代之的是效率更高、氣味更少的新式中轉站。

          為保證垃圾分類全流程順暢運行,梅江區自2020年起便投入資金。通過配齊前端分類垃圾桶,充實中端運輸工具,加快建設終端處理設施,逐漸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同時,出臺指導和規范文件,加強培訓嚴格管理,最大程度地規范投放收運等流程。

          下一步,梅江區將推動垃圾分類體系再完善,分類成效再提升。緊緊圍繞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高位推動、層層發力,形成政府推動、城鄉統籌、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分類制度,不斷鞏固提升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

          此外,梅江區也將進一步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關的科普教育設施建設,并與教育部門、社區密切聯系,組織居民、學生前往參觀學習,大力發揮其宣教效能,帶動“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