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四上”企業的數量、規模、結構已成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梅江區把“四上”企業培育、壯大縣域經濟作為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堅持促“上規上限”和保“規上限上”兩手抓,推動該區“四上”企業數量增加、活力增強、質量提升。
目前,梅江區現有“四上”企業262家,占全市總數近兩成,所有鎮街“四上”企業已實現全覆蓋。
廣東華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派火熱景象,工人們正忙著安裝配電箱。
“我們今年力爭新增‘四上’企業75家以上,從明年起,確保各鎮(街道)‘四上’企業實現持續凈增長。”梅江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鐘偉才表示。
摸家底現有“四上”企業262家
對于“四上”企業的數量,過去,不少鎮街都“蒙查查”。家底摸得清,工作才能把得準。今年,梅江區發改局牽頭,會同各鎮(街道)和科工、住建等行業主管部門,加強與統計、市場監管、稅務部門協作聯動,全面摸清現有市場主體現狀。
在持續的摸排下,梅江區“四上”企業家底逐漸變得清晰:全區共有企業12337家,其中,“四上”企業262家(規上工業企業76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99家、有資質建筑業企業24家、規上服務業企業33家、有開發經營活動的房地產企業30家)。
“經過摸排,三角鎮現有‘四上’企業91家,領先梅江區其他鎮。今年我們鎮擬培育31家‘四上’企業,目標數是全區最多的。”三角鎮黨委書記胡俊壇坦言,目前來看,一些企業有“上規上限”的想法,但也有企業持有顧慮。
廣東怡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三角鎮“四上”企業之一,主要業務涵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
從起初只有20多名員工,到如今增加到80多名,辦公場所從400多平方米增加到如今1600平方米,廣東怡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梅江區落地生根,逐漸成長為年產值8000多萬元的中型企業,背后既有時代的紅利使然,又有政企的雙向奔赴。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企業辦事便利了,以前申報工商證件等,得帶著一摞紙質材料跑相關部門,好幾天搞不定。現在一窗搞定,規定時間內就可以成功辦理。”該公司副總經理鄒濤表示,近年來,政府部門來得也更勤了:上門送政策、了解企業困難。
“申報入庫既有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鄒濤說,盡管受大環境影響,房地產行業進入瓶頸期,但有了政府部門的關心幫助,企業更有信心渡過難關。
作為梅州主城區,梅江區“四上”企業結構均衡,不僅工業企業眾多,建筑企業、服務業企業等同樣密布。在梅江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它們作出了突出貢獻,一組數據可以窺見:現有“四上”企業2022年度稅收達97億元。
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如何壯大縣域經濟?全力以赴抓“四上”企業培育已成為梅江區共識。今年,該區力爭今年新增“四上”企業75家以上。
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鎮街紛紛動起來、跑起來。三角鎮印發培育鎮域“四上”企業工作機制,分解小微企業摸底培育、準“四上”企業上規上限、“四上”企業招引工作任務,按照企業類別,安排鎮屬對應責任部門牽頭跟進。同時建立走訪機制和企業反映問題解決落實清單。
6月20日,三角鎮領導羅慧丹在走訪梅州宏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時收到反映,該企業因業務擴張急需人手。很快,該公司招聘信息便在三角鎮黨員干部的朋友圈中擴散。“對于企業反映的問題,鎮里能解決的,我們就解決。鎮里不能解決的,我們積極向上反映,協助解決。”三角鎮經濟發展辦主任周驀柔介紹。
“市里出臺鎮街考核辦法,將‘四上’企業新增數量納入其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目前正在全力以赴推進中。”長沙鎮黨委委員鐘英介紹,長沙鎮有2家“四上”企業,今年擬培育2家,目前已建立服務工作機制,由鎮領導班子成員對2家擬培育“四上”企業落實掛職服務制度。
“客家鹽焗雞,好吃不貴……”走進梅州客系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鹽焗雞的香味撲鼻而來,這邊主播正在直播間賣力吆喝,那邊工人們忙著將鹽焗雞打包好裝車。
在梅州客系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將鹽焗雞打包,準備裝車。
梅州客系食品有限公司創立于2022年3月,坐落于城北鎮扎上村。這家年輕的企業乘著預制菜產業發展和電商直播風口,在短短1年時間里迅速發展壯大。銷售旺季時,日營業額最高達18萬元。
“目前我們已有2條生產線投入使用,廠房2000平方米。我們還成立了分公司——梅州市客禮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藍峰介紹,今年一二季度,梅州客禮食品有限公司產值近300萬元,今年有望實現年產值2000萬元的目標。
底氣何來?除了今年新增即將投產的一條生產線外,鎮領導干部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幫了大忙。“工作隊不僅以消費幫扶的形式幫助我們拓寬銷路,同時還幫我們牽線搭橋,促成與廣州僑豐發展控股集團、廣州鷹金錢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藍峰介紹,按照計劃,梅州客禮食品有限公司與廣州鷹金錢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將推出聯名款產品,其中每天將為廣州鷹金錢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約5000只五指毛桃雞。
摸清家底后,關鍵是如何培育。梅江區深入挖掘企業潛力、培育發展動能。根據行業“上規上限”標準和企業2022年經營收入統計情況,梅江區建立“四上”企業培育庫,將1000家企業納入重點培育對象,分階段、分批次進行梯隊培育。
目前,梅江區已明確3年重點培育目標,即2023年重點培育180家企業,2024年重點培育320家,2025年重點培育500家。
針對未“上規上限”企業,梅江區將基本符合“四上”條件、邊緣徘徊的,作為“重點培育類”,用好激勵政策,加強引導、消除顧慮,指導其盡快“上規上限”;對于尚未達到規模和指標要求,但成長性良好的企業,作為“重點關注類”,長期關注培育,扶持做大做強,形成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上規上限”梯隊。
企業“上規上限”有什么好?“按照目前政策,在‘小升規’工業企業方面,廣東省對2023年小升規企業,以及2022年小升規后2023年工業增加值仍保持10%以上增長的企業進行獎勵,每家獎勵20萬元。”梅江區科工商務局副局長黃慶威介紹。
梅州市級層面對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規模以上企業標準并首次納入統計部門規上企業名錄庫的企業每家獎勵10萬元。以上獎勵企業可同時享受省級小升規等相關獎勵政策。“除了真金白銀的獎勵,對于上規的工業企業,在用地審批、貸款融資等方面都有傾斜。”黃慶威說。
對于限上貿易業,按照梅州市政策,首次達到上限標準的批零住餐企業,將獎勵10萬元。與此同時,梅江區擬針對服務業出臺相關鼓勵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梅江區出臺了加快互聯網產業發展若干扶持措施。政策明確,對符合條件的給予企業遷入住房補貼、互聯網產業園獎、骨干企業落戶獎勵,最高給予互聯網企業經濟社會貢獻90%的獎勵,大力扶持互聯網產業發展。
“對于引進互聯網產業相關的‘四上’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廣東一一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部事務負責人葉嘉紹表示。
盛夏時分,走進坐落于梅江區東升工業園區的廣東華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力電氣”),車間一派火熱景象,工人們正忙著安裝配電箱。
華力電氣是一家專注于高低壓輸配電成套設備、光伏儲能、新能源充電樁等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銷售額達1.1億元,今年準備向年銷售額2億元發起沖刺。
要將業績翻一番,華力電氣副總經理李新果坦言壓力不小,但信心十足。“今年,華力電氣新研發出數字化智能開關柜,目前正在進行專利報備,將有助于企業進一步擴大業務。”李新果表示,信心不僅于此,依托梅江區開展的企業手拉手活動,該公司成功對接了10余家企業。
這是梅江區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方式,幫助企業做大“朋友圈”、暢通“產業鏈”的生動縮影。
梅江區持續優化政務服務,通過設立“一窗通辦”等,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
“四上”企業是提升發展質量、擴大經濟總量的基本盤,梅江區意識到,穩定已有“四上”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亞于培育新“四上”企業。也就是說,既要拼“上規上限”,又要防“下規下限”。
為何會“下規下限”?原因各有不同。為精準施策,梅江區認真“翻舊賬”,對近年來退庫或遷出的“四上”企業進行摸排,重點分析工業、批零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企業退出原因,舉一反三,盡可能保持“四上”企業存量。
如何防“下規下限”?關鍵是要讓企業發展好。近年來,梅江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實施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受理、100%網上辦結,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方面的服務力度。
在推動解決企業難題方面,梅江區推出服務企業的首日制,該區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的訴求,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今年3月以來,梅江區共走訪478家企業,幫企業實打實地解決195個問題。
“我們堅持以‘用戶思維’貼身做好‘全鏈條’保障,通過建立代辦制度,提前介入,全程跟進服務,為新入園項目代辦手續、同步審批,大大縮減了審批時長,做到‘拿地即開工’。”東升工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李征介紹。
在了解到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擴產的需求后,梅江區科工商務局、園區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6月13日,該公司“拿地即開工”,年產1.66萬噸高端電解銅箔改擴建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
“對于已經‘上規上限’的企業,我們不僅要做好服務,還要與梅江區統計局、各鎮街形成合力、加強監測,對可能存在‘下規下限’風險的企業,及時跟進了解情況。”黃慶威介紹。
值得關注的是,為強化政策激勵,接下來梅江區將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融資服務方案,增加有效信貸投放。同時出臺對各鎮(街道)的獎勵政策,充分調動鎮街培育“四上”企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