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市“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辦公室發布《關于參加校外培訓致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家長朋友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慎重選擇相關機構,并公布最新的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合規名單和校外培訓機構監督舉報電話,進一步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切實維護廣大學生家長合法權益。
信中強調,假期是孩子休息調整、發展興趣的黃金期,家長應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避免盲目跟風報班加重孩子學業負擔。如確需為孩子選擇藝術、體育、科技等非學科類培訓,務必選擇證照齊全、辦學規范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仔細核驗其公示的辦學資質、師資信息、收退費標準等信息,切勿選擇資質不全、培訓行為不規范、安全不達標的違規機構,尤其要警惕校外托管機構違規開展作業輔導等行為。
在繳費方面,家長須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家長端APP”進行選課繳費,不要通過轉賬或現金等方式將培訓費用支付到監管賬戶以外的任何賬戶。不要以任何形式一次性向機構繳納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預收費用,一次性繳納費用不要超過5000元,并要與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索取正規發票。要抵制“預付費享優惠”“買一年送一年”等打折優惠方式誘導跨學期、跨學年收費的誘惑,規避機構倒閉“退費難”和“卷錢跑路”風險。
信中指出,凡在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開展學科類培訓的,均屬于違規培訓。家長應自覺抵制以“研學、一對一、上門服務、線上答疑、能力拓展、教育咨詢、文化傳播、家政服務、托管班、志愿填報、銷售智能產品、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名義,或以“幼小銜接、思維訓練”等為內容開展隱形變異的學科類培訓,以及開設在居民樓、車庫、地下室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培訓機構。
同時,信中提醒家長要切實履行監護人責任,加強對孩子防火、防觸電、防溺水、防欺凌、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識和應急逃生自救能力。
市“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辦公室呼吁廣大家長,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發現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虛假宣傳以及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等違規行為,請及時向相關縣區主管部門舉報,共同維護良好教育生態,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充實、快樂的暑假。(記者 李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