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鎮街動態
        旅途背后的法治“搭子”!梅江檢察以法治力量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  發布時間:2025-06-03 10:39:23

          今年“五一”假期,梅州又熱鬧了一把。

          “梅”好時光 客韻當潮——“梅州‘系好料’暢玩季”系列活動啟動,院士廣場人來人往,各式各樣的店鋪、新穎的演出吸引市民與游客前往。

          華燈初上,霓虹燈為江北老街的騎樓嵌上金邊,嘉應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以新面貌、新店鋪、新活動迎接各地游客。

          在西陽鎮桃坪村露營基地,樂隊演出點燃了鄉村的夜,寧靜的鄉村在此刻充滿了活力。

          文旅市場熱度持續增高,持續釋放消費活力,背后離不開法治力量的護航與保障。

          如何讓游客玩得安心、玩得放心、玩得舒心?梅江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職能,讓法治成為梅州旅游服務中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讓每一句“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背后,都有堅實的司法保障。

          隨著梅龍高鐵開通,越來越多游客到梅州旅游,梅江區文旅市場被進一步激活。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隨著梅龍高鐵開通,越來越多游客到梅州旅游,梅江區文旅市場被進一步激活。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道路好了 游客更安心

          驅車沿著S333線行駛,沿途是綠油油的田野,村民勞作其中,與遠處的青山、近處的民房,共同織就一幅和美的鄉村畫卷。

          隨著車輛不斷向鄉村挺進,聯芳樓、牛角屋、崇慶樓等景點依次映入眼簾,古色古香,客韻十足。“能看到各種形態的客家圍龍屋,真是讓人大飽眼福。”游客韋女士說,今年“五一”假期,她帶著家人從廣州來到梅州,到西陽鎮來了一場鄉村之旅。

          西陽鎮文旅資源豐富,是梅江區的旅游打卡地。閣公嶺村的林風眠故居和林風眠美術館、白宮社區的云水謠、筀竹村的特色民宿、桃坪村的露營基地……無論是文物古跡還是自然美景,都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西陽鎮探索出一條“農業+旅游”的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新模式,活化利用轄區古驛道資源,成功打造老鷹窩大峽谷徒步路線,進一步推動了文旅體融合發展。

          此外,西陽鎮還持續激活“露營經濟”,桃坪村原野露營、西里農場等地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吸引了城區居民,更吸引了珠三角游客。

          以山水為卷、以產業為筆,書寫出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如今,這座兼具客家風情與現代活力的美麗鄉鎮,正在奮力打造“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鎮的“西陽樣板”,持續激活農文旅消費潛力。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這個路段總體呈S形,道路通視狀況不佳,交通標識數量少且老舊,減速帶和區間測速攝像頭也少。”“農歷二、五、八圩日趕集,周邊群眾都到這里赴圩,道路兩旁擺放的農產品多,擠占了道路通行空間。”

          近段時間,梅江區檢察院在公益訴訟檢察聯系點接到了許多西陽鎮群眾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訴求,隨后該院迅速組建隊伍,馬上開展實地調查研究。

          站在S333省道白宮建設路圩鎮路段兩旁,承辦檢察官觀察著道路交通情況。轎車、貨車、摩托車、電動車……不同的車輛來來往往,即使不在圩日,道路兩邊也偶有群眾擺放農產品。“如果不將道路規范管理,不僅影響居民日常出行,游客前來游玩也容易有糟糕的體驗。”承辦檢察官表示。

          隨后,承辦檢察官先后到鎮政府、公安交警、交通運輸、公路事務中心等部門了解情況,調取并分析近年來發生在S333省道白宮建設路圩鎮路段交通事故的相關數據。

          理清職責后,梅江區檢察院決定開展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監督,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制發了磋商函,建議依法對該路段交通信號設施不完善的情形及時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梅江區檢察院召開聽證會,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履職。  受訪者供圖

          梅江區檢察院召開聽證會,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履職。 受訪者供圖

          同時,梅江區檢察院召集行政主管部門代表實地察看路況,共同分析問題,討論解決方案,督促行政機關積極履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磋商函后高度重視,現場勘察確定治理方案,組織施工單位對涉案路段增設減速線、人行橫道預告標、重新施劃標線、更換警示提示牌等。

          通過一系列舉措使隱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提供線索的群眾對承辦檢察官豎起大拇指點贊。“公路的安全隱患消除后,來游玩、買農產品的人更多了。”檢察藍的“益”路守護,讓鄉村公路成為美麗的路、安全的路。

          產品好了 游客更放心

          夜幕降臨,源自然農場的燈光亮起,幾名年輕人組成的樂隊彈奏著流行音樂,將露營氛圍推向高潮。

          文旅市場熱度增高,持續釋放消費活力,背后離不開法治力量的護航與保障。圖為“梅”好時光 客韻當潮——“梅州‘系好料’暢玩季”系列活動。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文旅市場熱度增高,持續釋放消費活力,背后離不開法治力量的護航與保障。圖為“梅”好時光 客韻當潮——“梅州‘系好料’暢玩季”系列活動。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傍晚看夕陽西下,晚上燒烤玩樂,還能觀賞梅城夜景,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放松疲憊的身心。”市民吳佳偉表示,平時難有機會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睡在帳篷里抬頭望星空,正是都市人心目中“向往的生活”。

          站在源自然農場向四周眺望,滿目皆是綠油油的茶田,微風吹來,將茶廠里炒茶的芳香帶到空氣中,讓人神清氣爽,倍感愜意。“在營地,我們會向來露營的客人提供自己生產的嘉應茶,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嘉應茶品牌,從而帶動茶產業發展。”梅州市明山嶂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海珠口中的“營地”,是其利用茶園中一塊平地開發出的露營基地,命名為“源自然農場”,占地面積約8畝,自2021年國慶節開業后便一直人氣高漲。

          “家住桃坪村,從事茶葉種植已有十多年,打造露營基地也是想嘗試農旅融合新形式,一開始沒有想到會這么火爆。”陳海珠介紹。

          茶產業是梅江區的特色產業,也是游客喜愛的手信。客家炒綠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在文旅消費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梅江區茶葉種植總面積2.48萬畝,年產量1706噸。其中茶葉種植企業省、市重點龍頭企業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

          作為梅江區的茶葉主產區,西陽鎮有“廣東十大茶鄉”“廣東省高山茶種植加工專業鎮”之稱,規劃建設深山茶區(新田村)、櫻花茶區(明山村)、古村茶區(桃坪村)、知青茶區(清涼村)、梯田茶區(秀竹村)5個茶區,全鎮發展茶葉種植面積2萬畝,占梅江區茶葉種植面積的80.6%。

          隨著消費者對茶葉品質和安全性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綠色、有機、生態的茶葉產品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

          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方式,是守護公共利益的堅實屏障,更是推動茶產業生態發展的有力抓手。

          梅江檢察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用實際行動為茶葉生態發展保駕護航。

          梅江區檢察院通過實地調查取證,推動生態環境向好向優。      受訪者供圖

          梅江區檢察院通過實地調查取證,推動生態環境向好向優。 受訪者供圖

          在線索發現機制上,梅江檢察構建了“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的線索摸排網絡。線上充分運用公益訴訟大數據應用平臺,整合12315、12345、信訪等部門的數據資源;線下組建由檢察官、公益訴訟志愿者組成的辦案小組,深入開展實地走訪調研,廣泛收集周邊居民的意見和線索。

          通過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的溝通協作,監督生態種植技術標準的落實,引導茶農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聯動,落實茶產品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嚴格監管,防止因質量問題影響生態茶產業聲譽。聯合屬地政府統籌推進茶園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振興項目,促進茶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讓游客的伴手禮不僅是特色禮品,更是放心食品。

          環境好了 游客更舒心

          “太感謝檢察院了,村里的‘垃圾山’都清走了,還重新種上了樹,我們再也不用忍受難聞的氣味了。”

          近日,梅江區檢察院對辦理的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案開展“回頭看”活動,梅江區西陽鎮新聯村的村民握著檢察官的手表示感謝。

          此前,梅江區西陽鎮多片農用地出現固體廢物垃圾,體積大、數量多、氣味惡臭,不僅污染周邊空氣環境,還可能污染地下水,讓村民苦不堪言。

          “村民普遍將農用薄膜、塑料袋丟到耕地土壤,污染了農業生態環境。”接到線索后,梅江區檢察院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深入一線核實線索,與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磋商。

          檢察干警經實地調查取證,確認涉案場地責任人違規傾倒固體廢物垃圾,行政機關也未充分履行監管職責。梅江區檢察院依法向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單位制發行政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相關主管單位接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立即發出《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涉案場地負責人限期清除固廢垃圾,提交復綠方案并簽訂了復綠承諾書。

          “在協同治理方面我們積極搭建多方協作平臺,推動形成‘檢察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新格局。”辦案檢察官張慧說。

          據悉,梅江區檢察院構建了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垃圾快速排查工作機制,分析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聚焦形成監管合力、提升措施效力等,與監管部門深入交換意見,進一步強化主動履職盡責意識,發揮聯防聯治優勢。

          此外,為形成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長效排查機制,從源頭上防止“固廢圍村”問題的復燃,梅江區檢察院聯合公安、生態環境、住建、環衛、交通運輸等部門及7個鎮(街)政府召開專題調研會,圍繞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問題的基本現狀、整治成效、存在問題和如何加大本部門對異地非法轉運固體廢物行為的監管力度、提升效果等交換意見、明確職責,促使行政機關積極主動履職盡責,加強聯防聯治。

          截至目前,梅江區檢察院共辦理了涉行政公益訴訟案件6件,依法督促行政機關及涉案場地責任人清理固體廢物845.84立方米,涉及農村土地面積12畝,推動解決“固廢傾倒”困境,涉案場地已重披新綠,整改成效初顯。

          守護食品安全、推動紅色革命資源保護、護航消費者權益……接下來,梅江區檢察院將持續創新履職,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執行力為文旅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關

          從源頭把關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清晨,梅江區農貿市場迎來了一天之中最熱鬧的時刻。“新鮮的五花、筒骨、季頂,品質好,價格實惠。”“阿姐,萵筍多少錢一斤?幫我裝兩根。”“您要什么品質的雞?有22元一斤的和28元一斤的。”肉在案上、菜在籃里,市井氣息,活色生香。

          優質食品是幸福感的來源,食品安全是幸福感的保障。

          近年來,梅江區檢察院以食品安全為工作主線,從食品的來源入手,仔細摸排危及食品安全的線索,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召開圓桌會議、開展“回頭看”等工作,聯合多方力量,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守護群眾身體健康。

          此外,梅江區還優化措施,創新農產品健康二維碼,健全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機制,有效提升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整體水平。

          走進位于西陽鎮的文惠生鮮連鎖超市,新鮮的蔬菜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蔬菜上方的價格牌上印制了二維碼。梅州市強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闕文光介紹,這是近期公司印制的“健康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與此類蔬菜有關的執行國家生產標準、產品名稱、產品等級、產地、生產日期、農殘內檢員等相關信息,都可以在手機上顯示。“消費者常常會擔心,自己所食用的蔬菜有無農藥殘留、種植過程是否無公害,如今掃描二維碼便可知曉,消費者更放心了。”闕文光說。

          解決農藥殘留問題,加強源頭治理是根本,抓手在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全流程、全鏈條、可溯源的安全監管機制和檢測情況通報反饋機制。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梅江區便積極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確定梅州市樂得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梅州市強惠農業有限公司作為農產品全程追溯銜接試點單位,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體制機制,實現農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監督、責任可界定全流程化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如今,梅江區不少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都獲得了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準入券”,食用農產品的質量上去了,價格高了、銷路廣了。

          “未來,我們將在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推行‘健康二維碼’,進一步擴大梅江區農產品追溯的覆蓋面,讓消費者安心、放心食用‘梅字號’農產品。”梅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種植到采摘、從銷售到加工,梅江區的蔬菜產業鏈越來越清晰;產業鏈背后,有檢察機關著力護航,將推動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接下來,梅江區檢察院將充分調動各職能部門協同履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凝聚保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合力,從源頭把好食用農產品流入市場的第一道安全關,全力守護老百姓“米袋子、菜籃子、餐盤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