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鎮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制定建設規劃,認真緊抓實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四上”企業培育、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優化提升、黨建賦能基層治理等,凝心聚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更大實效,從2022年村集體收入10.8萬元,到2023年村集體收入82.4萬元,再到今年有望達到90萬元,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小密村在謀發展、促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食用菌產業是小密村目前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之一。走進剛建成投入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昏暗的種植環境里,村民陳姨打著燈在采摘一撥撥的茶樹菇,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一拔新鮮的茶樹菇呈現在我們眼前。
【陳阿姨:一次現在能摘20斤,一天能采3~4次,大概有80斤左右的茶樹菇?!?/strong>
【小密投資公司負責人 曾豆:我們現在只有1萬包的菇包,我們這廠房會陸續達到生產5萬個菇包,如果技術管理好的話,一個菇包它能產9兩的茶樹菇,按市場價來講,是一斤13~15塊錢,半年就能有10萬塊錢的產值?!?/strong>
小密村持續推進“富強文章”,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今年下半年,村級強村公司——梅州市小密村生態投資有限公司和梅州市農林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打造食用菌種植基地,致力打造集高效種植、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于一體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鏈,集約林地400畝,重點發展鹿茸菇、茶樹菇、灰樹花等食用菌,以及藿香、紫蘇、牛大力等南藥,推動林下經濟“點綠生金”。在此基礎上,基地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開展農家樂、休閑采摘等活動。
【小密投資公司負責人 曾豆:我們現在是高標農田的改造,把這一片的小片田變成大片田,現在進行改造提升。接下來,我們會在這一整片種一些糧食輪作,種完糧食之后種藥材,也種一些我們的食用菌,木耳,還有松茸菇,還有一些應季的蔬菜,會設計一些共享菜園給家庭認領?!?/strong>
這是小密村在推進“百千萬工程”、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方面探索的新路徑。此外,該村通過村級強村公司入股強鎮富村公司,進一步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力爭今年增收10%,達到90萬元;抓緊抓實“四上”培育,鎮村兩級干部專人對接潛力企業講政策、優服務,成功培育“四上”企業3家;選好用好“產業村長”,發揮2名“產業村長”示范帶動作用,通過聯戶經營、信息共享、資源互補、技術互助,帶動農民參與產業融合發展。
適逢晴天,走入長沙鎮小密村,一幅恬靜的畫面映入記者眼簾。小河穿村而過,兩岸綠樹成蔭,寬闊的水庫、偌大的草坪,游客結伴而來,享受悠閑時刻。自“百千萬工程”推進以來,小密村在前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完善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實施撤桶并點的良好基礎上,持續優化人居環境,補足基礎設施,軟硬兼施提升鄉村風貌,完成主干道2.2公里“三線”落地工作,規整線路5.1公里。同時,小密村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建設,實現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
【村民 李叔:我們村被評為梅江區的衛生村,四線落地也做得很好,進一步提升環境,政府也會加大力度幫我們把比較亂的鐵皮瓦拆除下來,粉刷赤膊墻,讓我們村煥然一新,村民也很高興?!?/strong>
今年以來,小密村扎實推進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在全面摸清危舊房屋、殘垣斷壁存量底數的基礎上,以分組包片的形式,“一戶一策”落實分類整治,加快推進國省道沿線、主村道鐵皮瓦、赤膊房整治。記者在村民俞叔家看到,外立面修繕和樓頂防水工程已經基本完成,雖然腳手架還沒有撤除,但房屋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村民 俞叔:幫我們把房子外墻都弄得很好,我們很滿意。】
【小密村黨支部書記 李連華:按照要求,我們的風貌管控,到10月底要完成30%。我們總共有302棟要進行風貌管控,目前我們簽約了194棟,已經完成123棟,還有39棟在施工。】
接下來,小密村將結合“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積極盤活村內閑置資源資產,發展“光伏+”產業,促進資產保值增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全力打造茶葉、芥菜、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繼續推進主村道、美麗圩鎮、國省道沿線農房風貌提升、加強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斷完善轄區基礎設施,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