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qū)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鎮(zhèn)街動態(tài)
        梅江區(qū)西郊街道推進多項民生工程,助力區(qū)域高質量發(fā)展
        來源:南方+  發(fā)布時間:2024-08-19 09:04:13

                當前,該街道正在推進城西大道片區(qū)老舊小區(qū)周邊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內澇改造項目、紅色革命遺址修繕及陳列布展項目,在推動解決民生實事的同時,賦能區(qū)域高質量發(fā)展。

                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近日,梅江區(qū)西郊街道拔俊路完成升級改造。原本坑洼、開裂的路面已鋪上了瀝青,整體平整干凈。拔俊路全長202米,沿路有多家店鋪且市場位于該條道路上,人流量較大。由于供排水設施不完善,一到下雨天,容易造成積水,影響市民出行及交通安全,此外,路面存在坑洼、開裂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與不便。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全面提升城市服務能力,西郊街道結合城西大道片區(qū)老舊小區(qū)周邊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聯(lián)合粵海水務對拔俊路管道進行重新規(guī)劃鋪設,并在店鋪門前空地增加排水渠,完善雨污分流,同時路面新鋪了瀝青,有效改善路面行車舒適度及安全性。“之前排水系統(tǒng)不完善,污水容易流到行人過道,不僅招引蚊蟲,還影響道路安全。”拔俊路路口的一家店鋪老板介紹,“現(xiàn)在政府為沿街店鋪增設了排水溝,路面再也不會濕噠噠的了。”

                在拔俊路路口,城西大道兩旁新鋪設了地磚,原先破舊、坑洼的行人道煥然一新。1號、3號停車場改造完成;郵電一巷及二巷、拔俊路中山橫街、勤力苑片區(qū)和郵電花園小區(qū)、和諧小區(qū)一巷及二巷、文明一巷至三巷、中山街一巷至五巷、農機公司巷道、日雜倉庫巷道等路面及排水工程完成;城西大道人行道透水磚鋪設及瀝青修補完成;志愿者服務站改造工程完成約95%;梅正路、百果圍二巷路面及排水工程完成約50%;月影塘東路段(梅師附小附近)已進場施工……得益于城西大道片區(qū)老舊小區(qū)周邊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西郊街道處處可見新氣象。

                “項目于2023年10月11日開工建設,是西郊街道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西郊街道規(guī)劃建設辦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李國鋒介紹,該項目通過加快推進道路升級改造工程,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街道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構建一個更加宜居的居住環(huán)境,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內澇整治全面鋪開 讓街道環(huán)境宜居宜業(yè)

                除了城西大道片區(qū)老舊小區(qū)周邊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當前,西郊街道同步推進內澇改造項目,進一步美化城市環(huán)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西郊街道城市建設起步早,由于早期規(guī)劃建設未能預料現(xiàn)代城市的發(fā)展速度,近年來短板日益凸顯,尤其是內澇問題,一到下雨天尤為明顯,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黃塘村、桃西村和寨中村片區(qū)的內澇最為嚴重。”李國鋒介紹,發(fā)現(xiàn)不足補齊短板,西郊街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因地制宜開展內澇改造項目,對黃塘村片區(qū)、桃西村片區(qū)、寨中村片區(qū)、西郊城區(qū)片區(qū)等31個低洼易內澇位置進行改造,總面積23829平方米。這一工程包括在原有圳道增加混凝土水溝蓋板1719米,新建電排站1座,新增排水提升泵組2座,新增DN500波紋雨水管172米,新增DN300波紋雨水管1218米,新增DN500無縫鋼管350米,排水溝清淤疏浚1166米,新增DN3000混凝土雨水管425米,新增DN800波紋雨水管85米,河道擋墻加高及清淤疏浚2300米,擴寬圳道797米,新增排水圳道650米,河道增加毛石擋墻440米。“項目在今年3月27日正式開工,共28個整治點。目前已完成高田段、拜箕墩葉屋、正興城大門、花園李屋等內澇點整治,其他內澇點整治正在推進中。”李國鋒介紹。

                紅色遺址修繕布展 讓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梅江區(qū)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老區(qū),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朱云卿、楊廣存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留下過革命活動的足跡。西郊街道紅色根脈廣布,為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講好西郊紅色故事,西郊街道對朱云卿故居、中共梅城市委(區(qū)委)機關舊址、楊廣存烈士故居、黃蕓烈士故居等四處紅色革命遺址進行修繕保護及陳列布展。

                走進楊廣存烈士故居,可見老屋地面、墻面、門窗、門坪已做了修繕和加固。“楊廣存烈士是我的伯公,現(xiàn)在政府能夠幫助修繕他的故居,并且布展傳頌他的事跡,作為后人我們很高興,也一定會全力配合”。楊廣存烈士的后人楊山介紹。

                楊廣存烈士是梅縣籍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歷任中共梅縣特支部委員會宣傳部長,中共平遠第一個黨支部書記,中共梅縣縣委書記等職。1928年4月因“扎田事件”被害,成為中共梅縣早期犧牲的一位年輕有為的縣委書記。

                “目前楊廣存烈士故居的修繕和加固已經完成,接下來我們將對其故居進行布展,將紅色革命遺址打造為紅色教育基地,讓更多人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李國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