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助手關愛版 > 鎮街動態
        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上村村:產業來了 村子富了
        來源:本網  發布時間:2024-07-16 10:22:48

               村子是什么時候開始發生變化的?村民陳小靜只有個模糊的印象:“好像是2022年,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來了之后。”從那以后,村子的農產品種類變多了,銷路也越來越廣,小公園、小廣場也多了。“真希望這樣的變化能一直持續下去。”

          自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上村村以來,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不斷為村子謀產業、找出路,方法越來越多,思路越來越活。上村村獲評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首批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生產性純收入達70.4萬元。

        efdd2b0dc09e7c6cf03ddd27e88c73e.jpg

          走進上村村,映入眼簾的是法治公園。連日的雨水沖走灰塵,讓草色越發嫩綠,偶爾有村民在公園內行走。

          “有塊空地給孩子們娛樂,我們跳廣場舞也可以來。”陳小靜說,她帶著小孫子,正在公園內散步。

        近年來,工作隊緊抓美麗鄉村和鄉村示范帶建設的契機,精心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和連片示范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上村村鄉村風貌、人居環境明顯得到提升。

          再往村子內行走,大片大片的廣藿香便呈現在眼前。“我們今年試種了35畝,按照前期預算,保守估計一畝地應該有2000多元到3000元的收益。”上村村駐村第一書記余廣慶說。

               村子要致富,穩定的產業是關鍵。種植廣藿香是工作隊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的又一嘗試。“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余廣慶介紹,工作隊不斷發揮駐鎮幫鎮扶村團隊高校資源優勢,引進水果番茄、“天使之吻”、航空稻“華航51”“華航57”、紅寶石水果玉米等高附加值品種,并通過暨南大學消費幫扶打開傳統產業銷售渠道,讓上村村及鄰近村的農特產品都能保價收購,農戶種植有了指導,產品附加值提了檔次,農特產品擴了銷路,農戶紛紛擼起袖子放心種、大膽種。

          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才能讓村集體經濟收入更穩定。

        上村光伏.jpg

          在上村村委會,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這是上村村積極探索“村企農”利益聯結機制的又一嘗試,通過駐鎮幫鎮扶村團隊暨南大學的結對幫扶,建成了237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收入可達12萬元。

          為村集體經濟“強筋壯骨”的,還有村里正在發展的第三產業。2022年4月,在暨南大學駐村工作隊指導下,上村村引入社會資本,成立了梅州市上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王子瑜也獲聘梅江區首批產業村長。

          公司采用“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村企聯動搭建互聯網銷售平臺。在平臺的微信小程序上,可以購買來自梅江、平遠、五華等十幾個村的產品,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到質優味美的梅州土特產品。

              鄉村的變化,還在繼續。在村口,幾名工人正在施工。余廣慶說,他們正在為村子的外立面改造加班加點。“再過一個月,你就會看到一個嶄新的村子。